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和文化经济建设(一……

讲师风采
沈望舒
研究人员
讲师简介:
沈望舒,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工作人员。
视频简介:
21世纪以来,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进经济活动,使经济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态和动力。人文精神越来越多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共生和谐的全面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文化与经济越融合,文化生产力的潜能越巨大,这也是一个国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很高兴来到咱们这个市政培训中心,跟大家一块谈一谈文化,文化经济、文化产业和机关文化的这么一个主题。今天我希望大家用一种非常放松的心态,我们是在于一种共同的交流。刚才咱们主持的这个先生说我有一个请求,就是完了以后一定要提点问题。今天我也认认真真地准备了两本书,对于头两位提问的以示奖励。 这个文化的问题呢历来受到我们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而在最近也可以说达到了一种空前的地步。刚刚结束的六中全会是专门研究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题。它指出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而且倡导了一个主张,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而且又说首次提出了一个,就是发出这么一个号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文化创造和文化强国,这是第一次提出来的说法和目标。所以我觉得现在各行各业各个方面如何理解如何来建设文化变得非常现实。 今天我想到高校面对一些年轻的同志们去说这个专业型的文化不一样,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让大家随着我所讲的这个内容跟着走。从始至终围绕一个题目就是什么是文化,我这个提纲上写的就是《何为文化》。我希望就是说在我讲的过程中大家积极思考,于是就是说可能会产生可能要问的问题。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