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和文化经济建设(三……

讲师风采
沈望舒
研究人员
讲师简介:
沈望舒,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工作人员。
视频简介: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但发展模式是粗放的,是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取向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等一系列国策就高瞻远瞩,及时纠正了粗放的发展观。而文化体制改革也顺应了这种大势,是与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一脉相承的战略,是发展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会带来一次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变革,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希望。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所以就是说这个东西产生了以后,大家要发现在和平的年代再也不能随随变变通过战争,通过经济,甚至通过强权的外交和政治来取得自己优势地位的时候,软实力太重要了,它及时地弥补了一个空白。文化软实力于是成为现在我们文化被各行各业所热捧的一个切入点,因此在约瑟夫•奈提出以后几年里面,美国媒体居然展开了一个讨论。一个好莱坞等于几个第一机械化步兵师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第一、第三机械化步兵师都是美国陆军中精锐中的精锐,一个小小的好莱坞占世界电影市场生产量不足6%,却占领了世界电影发行市场的92.3%。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美国、什么是落魄的美国、什么是倒霉的美国?可是这从美国电影里面所塑造的那些东西来描绘自己的美国梦,来理解美国。于是美国因为好莱坞和科学和先进和未来划等号。 美国媒体谈到这个美国之音厉害的时候,好莱坞厉害的时候,各种各样娱乐文化厉害的时候,以它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项目所凝聚的那种美国价值的传播力就变成了一种符号。所以我们的国家从十七大的时候正正规规的把软实力,我们加了一个定语叫文化软实力引到了我们国家战略。是吧?原来贾庆林同志曾经在政协非常认真谈到文化软实力。这个软实力换一个字面讲就是你在别人心中的感受和印象。我们中国现在确实是很了不起,20年以前的时候在美国的主流媒体不应该说美国,是西方的主流媒体一周之内你很少能看到关于中国的消息。10年以前的时候你可以看每周这些西方的主流媒体都会有谈及中国相当多的信息。今天一天主流媒体没有中国的信息是混不下去的,只不过多数是负面的,是曲解,是歪曲。可是你要看到这是中国实力,乃至软实力的增长。因为在文化经济领域有一个基本的理论就是关注点及商机处。人家在乎你啊。 这些就比如你到北欧小国你跟他们交流,他们主要的反感都来自于恐惧啊。几十万,乃至几百万一个国家都无法想像13亿7千万人什么概念,他们要吃的话是不是全世界粮食都没有了,他们要烧的话是不是全世界的油全没了,他们要污染的话我们全球的天空是不是都是黑色的呀?全是由于恐惧。伊斯兰教这个原教之主他的产生有的人就分析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惧。当西方的强势文化在他们的社会的底层,在无所不入的这种渗透方式下影响到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那是灭种灭文。这种威胁太恐怖了。是吧?任何族群想到自己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自己的规则、自己的生活方式可能全面被颠覆的时候,那种恐惧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剧烈的行为。 软实力问题可以看到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现在来讲的话,成为你是不是真正的大国,你是不是获得真正的国际强势地位一个标志。文化软实力不在于你出了多少产品,你敢开展多少文化服务,总重要的体现在你有话语权吗?你有规则制定权吗?你有现在来讲人人都必须要表态的一些事情的权威的评判权吗?为什么讲我们中国现在还是发展的初级阶段?就可以看我们在国际社会中我们已经成为一个数量、规模型的巨人了,但是还是文化价值、文化实力的矮子。几乎没有什么规则、什么标准、什么关于这件事情的是非是中国主导的。中国一说大家效仿的,或者说中国在这个事情上表明了一个态度马上就规范物化称下一步的规矩了。 文化是什么?是吧?我希望大家在听我这个随随便便的漫谈,因为我是觉得,作为大家和直接的文化系统没有多大关系岗位上的同志们,其实就是开拓视野,好好想想自己在我所谈的这个文化的功力、文化的能力、文化的影响力或者软实力上还可以有什么目标?还有什么缺陷,还可以做些什么?这是我讲了头一个部分。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