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看三国之吕布

讲师风采
岳晓东
美国哈弗大学心理学博士
讲师简介:
岳晓东,美国哈弗大学心理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教授,香港心理学会辅导分会首任会长。
视频简介:
吕布是东汉末年的名将,他幼年习文长年习武,英勇善战万夫难当。但吕布一生轻狡反复,多变无端,这与他的诚信缺失症有极大的关系,诚信缺失是一个人非道德化的表现,但是怎么样才算是有诚信缺失的表现呢,本视频中听岳晓东老师从吕布身上为我们分析何为诚信缺失,我们又该如何做个有诚信的人。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岳晓东:三国心理诊所,透视三国人物,今儿咱们说吕布。吕布是东汉末年的名将,他幼年习文,长年习武,英勇善战万夫难挡,所以当时人们有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可见吕布在当时有多大的这种人望和影响力,可惜吕布这个人虽勇猛善战,却一再变换干爹,用张飞的话来讲,吕布这个人是三家姓,哪三家姓呢,本来姓吕,后来改姓丁,后来改姓董,所以变化无常,由于他不断地换主投靠,又加以不断地背叛离弃,最后军中上下离心,不敌曹刘联军,被绞死于白门楼,吕布一生轻狡反复,多变无端,这与他的诚信缺失症,有极大的关系。首先,诚信属社会导致范畴,所谓“诚”就代表实事求是,做人踏实可靠,所谓“信”讲究信誉,言必行,行必须果,说到做到,以诚待人,以诚取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可是吕布在与人交往当中,却是诚信的反义词,一直到如今,说起不诚信都把吕布作为一个典范来看。那么在心理学上,诚信缺失是一个人非道德化的表现,它泛指一个人的道德评价或标准,不再起指导和约束的作用。这在生活当中突出的表现有,一,言过其实,夸夸其谈,对自己的所言不当回事,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二对自己做出的承诺不予履行,百般借口,万般推却,言而无信,三,夸大自身的功劳,对存在问题避而不谈,试图掩人耳目,乃至谎报情况。四,弄虚作假,伪冒假劣,以次充好,以获得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我们讲这是缺乏诚信,他的心理学基础是什么呢,是他的合理化机制,是他的非道德化,也就是说他做这个事情,他觉得自圆其说,真理在我心,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么吕布是怎么样有这种诚信缺失的表现呢,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事例。首先,吕布最早投靠的人是丁原,是并州刺史,并州现在山西一带,吕布跟着丁原学习弓马之技,号称飞将也因此为丁原任命为主簿,典领文书,而且对吕布非常的信任器重,可是后来董卓为了击败丁原,私下沟通吕布,吕布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出卖义父,刺杀义父,以获得自己的利益,当时董卓接获大将军何进之命,赶赴洛阳,不了洛阳接连出现何进遇刺,宦官被杀,及少帝和陈留王刘勰,仓皇出逃的乱世,董卓赶赴洛阳后找到了少帝及陈留王刘勰,把他们带回洛阳,此时的董卓身兼前将军,并州牧等职,一跃成为朝廷重臣,吕布考虑时局变化,感觉到此时此刻董卓的吸引力要远远大于丁原,所以不顾丁原对他知遇之恩而杀之,为了的是获取吕布对他的高官厚禄,吕布投靠董卓后,董卓也一度视吕布为自己的义子,对他非常的信任和喜爱,并先后任命他为都骑尉,中郎将,并拜都亭侯。当时董卓为了防范他人刺杀自己,命吕布做自己的贴身侍卫,不管走到哪里都由吕布来布置安全,但吕布后来因为与董卓婢女私通,再加上大臣王允,士孙端等人的秘谋,联络吕布,吕布此时不计董卓对他的恩典,答应了王允的要求,着机刺杀了董卓,当时的描述是怎么呢,正西逢少帝大病初愈文武大臣集于末央殿,恭贺天子龙体康复,董卓刚进侧门,就遇到李肃等人的突袭,董卓大骇,向吕布求救,吕布却正襟危坐,大声斥道,我们是奉诏讨杀乱臣贼子,你死有余辜,结果董卓当时被杀,事成之后吕布被晋封为温侯与王允同掌朝政,可惜好景不长,董卓的旧部杀回京城,吕布不敌才仓皇出逃。吕布在出逃之后先后又投了袁术,袁绍,跟袁术,袁绍两人在一起也是闹得矛盾重重,最后自立,自成一体,初投袁绍时,吕布曾因为帮助他打破黑山军而居功自傲,手下都有暴戾之举,惹怒了袁绍,表面上奏请吕布出任司隶校尉,并派精卫志士护送吕布到京城,其实暗地里名人暗中刺杀吕布,吕布闻讯后仓皇逃脱自立门户,再后来吕布与曹操争夺兖州时,曾一度投靠刘备,后来又趁刘备出击袁绍时袭击下邳,并自封为徐州刺史。一直到最后,刘备和曹操联军击败吕布时,吕布才最后在白门楼被吊死,吕布被执时,曾在前面自吹自擂说可以与曹操共打天下,曹操曾一度加以运用,但刘备一句话,你难道没有看到丁原和董卓的下场吗,由此曹操断了这个念头,下令缢杀吕布。吕布的一生可谓迅若流星,他自视甚高,缺乏诚信,在乱世中不断投靠他人,又不断利用他人,最后落得一个少心寡诚的恶名可悲可叹。那么吕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少信寡诚的恶名呢,我专门研究了这段。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