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现状与干预之网络成瘾的临床表现和……

讲师风采
孔庆梅
北京大学门诊部主任、安康(公益)网络、安康项目专家委员会专家
讲师简介:
孔庆梅,东方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中心专家组成员。现任北京大学门诊部主任、安康(公益)网络、安康项目专家委员会专家。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近二十年,主要专长为焦虑抑郁情绪障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心理治疗和咨询。
视频简介:
对于“网瘾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医学界一直是有争议的。对于“网瘾”,首先要分清楚我们一般意义上说的青少年使用网络超过一定限度的“网瘾”和严格意义上的病态的“网瘾”。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下面是网瘾对学习、工作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和社会很重视的问题,因为网瘾占用了学习时间,这些青少年即使学习也想着游戏的情景。另外对学习不感兴趣,旷课、逃学、辍学、荒废学业。有统计大学生学业中断80%以上与网络成瘾有关,所以网瘾对于正在处于学习阶段的青少年的影响是很大的。另外有些成人也会有网瘾的问题,30多岁了,已经上班了,上网网络成瘾,他就不去工作,或者工作质量和效率下降。如果下面我们说对个人身体、心理或者说工作学习的影响还不算严重的话,那最为严重的就是网络成瘾可以引发暴力犯罪。为什么呢?都有什么原因?第一个获取上网费用,另外是模仿游戏情景。第三个是因为上网以后,刚才我们说了沉迷于网络以后,他的人格会有些扭曲,这些我们一会儿会谈。有报道90%的青少年犯罪与上网成瘾有关,就是现在很多青少年犯罪是跟他上网成瘾这些事情有关系的。 这我给大家举个案例,2008年5月20号,这是一个网上的报道。河南济源市的中学生小明趁父亲外出、母亲上厕所的时候,把四五瓶农药倒入菜碗,午饭后他的父母出现中毒反应,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后来在监狱中小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迷恋网络我没有好好干活,也没有及时和父母沟通。我想向其他和我年龄一样的人说,网络是虚幻的,别再沉迷其中了,父母管我们再严也是为我们好。就是很悔恨,但他当时还是冲动下对父母做了伤害父母的事情,父母也死亡了。那网瘾诱发犯罪的原因多有哪些呢?第一个就是为支付网费而诱发犯罪,我们说可能上网吧的钱不多,但是他要买游戏装备的钱那是无底洞的。有个人花几万,十几万,甚至更多这是有的。根据山东省未成年人犯案调查数据显示,实施抢劫和盗窃犯罪的未成年犯中,因沉迷网络,为了上网而犯罪的比例占20%以上。就是说有很多人就是抢劫、盗窃。实际上他是为了支付上网费用,因为他的父母可能不给他。刚才说有的人在家里偷,家里偷不到他们就可能上社会上去偷,去抢劫。 第二个就是因为人际关系障碍而诱发犯罪,网络游戏使未成年人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和现实生活中的个性特征无法完全对应和重合,使他们产生一些心理危机和人格障碍。就是说在网络中他们可能是有力量的,是被拥护。在现实中他们不被认可,他们是弱者。或者在网络中他们可以打打杀杀,想干什么干什么,现实中要受父母的控制,老师的管教。他们是有一些,就是中间是有些冲突的,这时候如果有些家长或者老师给他教育或者挽救的过程中,由于他这种冲突,他可能跟老师和家庭成员处于一种紧张状态。然后可能就导致这种矛盾激化,所以有的人就会出现伤害父母或者伤害老师的这种行为。就像我们刚才说的那个病例,那个孩子把父母毒死,就是说他本身跟父母的关系有些冲突,然后他人格有一些扭曲,出现了导致他的犯罪行为。 第三个原因就是因为网络游戏的暴力而诱发犯罪,网络暴力游戏对未成年人的伤害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个你本身长期沉迷于网络暴力游戏,你就妨碍了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过程,我们个人的成长是跟社会不断的接触,跟人际交往接触,然后去认识自己,认识别人,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但是他如果青少年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网络游戏中,他就不知道现实是什么样子的,他可能有的时候就以为我在游戏中的一些规则和现实中是一样的,他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去尊重游戏法则,那游戏法则有的时候是很暴力的。你杀了人大家可能还会拥护你,所以有的时候他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是使用暴力解决人际关系的冲突和矛盾。这是第一个,他在现实生活中遵循游戏法则,使用暴力解决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冲突。第二个就是关于暴力游戏过于残酷血腥,未成年人长期接触暴力游戏,可能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容易变得心灵麻木,蔑视人的生命价值。这个就是说由于这种刺激,他可能杀了人,很容易的事,这在网络中不会被惩罚,不会被关进监狱,不会被处理。可能他就是觉得这东西好象司空见惯了,那在现实生活中他也用这种行为。 再举一个案例,一个未成年犯长期沉迷于暴力游戏,经常产生一些幻觉,就是现实和网络中他分不清楚了。有一次去同学家中玩,到厨房喝水的时候,他就模仿游戏中的暴力动作,将同学的奶奶砍死。这就是说他沉迷于网络的暴力游戏,它和现实和网络他分不清楚了,导致一些暴力犯罪。 第四方面因为交友不良而诱发团伙犯罪,未成年人具有渴望被年龄人关注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他是以网络为纽带,容易与同辈群体结成小团体,但是如果团体中有不良行为的成员,就会形成一种亚文化,然后这种小团体的不良现象往往是团体化犯罪的前身。这是一个未成年犯,他说在网吧里认识的网友,经常在一起打网络游戏、喝酒,大家觉得很好,我有一群兄弟,一天晚上喝酒以后,网友提出要抢劫出租车,我也跟着去了,要不然就不够哥们义气了。所以大家可以看,青少年是想得到团体认同的,但他找的这种团体,关于这种亚文化可能不够正性,然后会导致他们出现一些犯罪行为。 第五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