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之偏执型人格障碍(三)

讲师风采
姬雪松
中国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讲师简介:
姬雪松,中国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点评作者,华夏心理网专栏作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医生,从事心理治疗多年,擅长神经症和人格障碍治疗。现为北京国奥……
视频简介:
偏执型人格的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姬雪松老师称这种表现状态为投射,这种心理是怎么形成的呢,这种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又是怎样的心理活动呢,想了解对偏执型人格有更多的了解,请看本期视频。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姬雪松:什么叫投射?投射就是自己的东西,本来是他自己的东西,他确认为别人有。我们在总论小结里面曾经介绍过防御意志的投射。我还给大家举到过一个例子就是掩耳盗铃。掩耳盗铃一偷这个铃铛,他自己捂着耳朵听不到了,他认为别人听不到,别人听得到,只是你认为听不到,他们就是这样。在他的内心,他可能自卑于自己的这个农村的出身,他自己看不起自己。但是他是认为别人看不起他,所以他义愤填膺,这是偏执障碍重要特征就是投射。 我们回到刚才说的那个什么诉讼狂和这个色情狂,你看特别是色情狂更加直接了当一些。色情狂的人是因为他喜欢上那个人,但是他把他喜欢别人投射给别人,认为别人也喜欢他。那是他自己的想法,他投射别人,这就叫投射。投射的过程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就是我认为你是这样子的,完了,这个过程算结束了。至少他是不是这个样子和我无关,就是那个人并不会因为他的这种投射而产生影响。人家对你没有敌意,人家就是没有敌意,并不因为你认为他对你有敌意而又敌意,这个过程叫投射。但是这些病人,这些偏执型障碍的人他们除了使用投射之外,有的时候他们还使用另外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可比投射复杂的,这种机制叫做投射性认同。 什么叫投射性认同呢?这个是一个复杂的防御机制,我在这儿给大家介绍一下。因为这种人经常使用到它,你如果能够理解这个机制,也许你就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一型的病人。我们说一下这个投射认同这种防御机制。对比的投射来说投射认同这种机制,我们用成语说过投射,掩耳盗铃这叫投射。还有一个成语叫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个成语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张三捡了还是偷了一笔钱,他怕放在家里面不放心,他藏起来。他藏起来又怕别人知道,所以他在那立了一个牌子此地无银三百两。这是一个很愚蠢的警示牌,他这个牌子的目的是想保护这个银子的安全。但实际上呢?此地无银三百两实际上告诉别人这有银子,反而暴露了他的意图,这个人很愚蠢。这个人自己认为如果我这么想,别人就会这么想,如果我写别人就会按照我想得,我写的这样去想。这个过程叫做投射,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个成语也是投射。他认为这样他就认为别人也认为这样,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这就像他看不起自己,也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也是一个道理。 这个成语也就是一半,还有一半,隔壁王二不曾偷。那隔壁王二一看张三这立一个牌子“此地无银三百两”,一定是这有银子,所以他就就把钱拿走了。到这为止这个王二不是傻子,当他把银子拿走为止到这为止这个王二不是傻子。但是王二随后就傻了,王二也在那里留一个牌子,这哥俩PK看谁更傻?没分胜负。王二写的是“隔壁王二不曾偷”,在这一点上他又和张三一样。他也认为如果我那样写张三也会相信,就是这样张三也会相信王二没偷,他也是投射。可是当这两个事情都发生了以后,都发生了以后,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当这个过程整个发生完了以后,就有另外一个机制出现了,就是投射认同这个机制。 你说王二傻吗?王二不傻,王二真的认为有银子,你看着他不傻。但是随后他为什么又变成了像张三一样的傻子呢?是因为这个王二认同了张三,认同了张三的做法。你看这两个人之间他们共同形成了一个投射一个认同,当然这是投射认同,我们用一个非常简单例子给大家描述,这个过程要比我说的这个例子还要复杂很多。不过至少这个张三和王二一来一去构成了一个简单的投射认同过程,你看在这个过程里面张三是用一种方式把王二变成了像他一样的人,或者说王二被张三那种方式变成了一个像张三一样的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这就是投射认同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跟投射不一样,投射是我认为你那样,但是你其实不是那样,你其实并没有受到我的影响,只是我认为你看不起我,你并没有真的看不起我,你没有因为我的想法而受到影响。但是投射认同经过这个复杂的活动,投射认同过程里面你可以被我变成我想像的那样。当然我肯定得通过一点手段才能把你变成我想像的那个样子,通过什么手段呢? 首先怎么说?这些手段都是非常微妙的手段。我们先回到《非诚勿扰》那个节目的场景中去,我们看那个在台上出身是农村,对于台下那个男嘉宾对理想女生的要求而愤愤不平,满腹怒气的女孩。你可以想像她并没有停下来,对吧?她还会愤愤不平。不过她在愤愤不平也没有关系,因为她跟那个男孩永远没机会,可能没有机会再见面了,对吧?但是假设说她有机会,那个男孩就是她同事。有一个同事在办公室里跟大家说,说我将来要找的对象,我不想找农村的,我怕和农村的孩子们说话说不到一块去,生活环境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可能会影响婚后生活。被同办公室的她听到了,她说我们农村怎么了,你看不起我们农村了。如果发生在办公室,那么他们的关系并没有结束,他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他们虽然不是那样关系,他们是同事关系,他们有交流有接触。由于这个女人认为那个男的欺负她、看不起她,所以当她视对方为敌的时候,她就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