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之概述(十一)

讲师风采
姬雪松
中国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讲师简介:
姬雪松,中国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点评作者,华夏心理网专栏作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医生,从事心理治疗多年,擅长神经症和人格障碍治疗。现为北京国奥……
视频简介:
我们都学过一个成语叫“掩耳盗铃”,他通过堵上自己的耳朵,让自己听不见并且把自己这种状态反应到别人身上,姬雪松老师称这种现象为投射,那投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心理呢,本期视频中姬雪松老师讲通过生动幽默的故事让大家了解心理的投射,并通过本期视频挺姬老师讲男女不同的幽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姬雪松:倒退有很多种形式的,你比如说还有的,有的人恋爱失败了,恋爱失败以后怎么办?他不吃东西,他也不去买东西,他变得开始游戏人生,他再也不相信有什么忠贞的爱情。从此花天酒地,或者玩弄异性,游戏人生。这也同样是退行。你比方说小伙子失恋了从此不相信这些了,不相信什么爱情了,随便找女孩睡觉。泡吧玩夜店,胡乱和男女鬼混。这个时候他仍然好像是男人女人在一起,但是这和他原来追求的那种高级的爱情亲密,这种追求已经变质了,已经不是那个味道了,而是追求某种感官的刺激和满足了。那这也是退行。有的人开始喝酒,男人可能会喝酒,女人可能会吃东西,这都一样。还有极级别的会吸毒,一蹶不振,好像一个恋爱的失败整个把这个人给打垮了,吸毒是什么?吸毒同样是一种对身体快乐的追求,也是倒退回一种早期的满足形态。这种这就叫退行。退行也是一种让人们免于痛苦的防御,所有的防御都是让人们免于痛苦。 那么还有,比方说投射,什么叫投?投射也是一种机制,什么叫投射呢?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认为是别人有,我们都学过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故事我记得是小学生课本叫掩耳盗铃。掩耳盗铃是自欺欺人,一个人偷铃铛,你动它它响,于是他堵上自己的耳朵。堵上自己的耳朵,他不就听不见了嘛。但是问题是他听的见听不见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能不能听见?他通过堵上自己的耳朵让自己听不见,并且把自己这种状态认为别人也有,我听不见,别人就听不见。他认为别人有一种和他一样的东西,这就叫投射,这就叫投射。当然别人并不会受他的影响,别人还是别人的样子。你掩耳盗铃,你想别人把你抓起来,别人并没有变成你想的那样。只是你觉得别人像你一样或者像你想像的一样,这就叫投射。 我们说有的时候我们会通过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来看这个人是什么样子的,这就是我们在使用对投射这个概念的理解。尽管大家不一定是学心理学的,但是心理学是一个属于人民群众的科学,它就在生活之中,我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使用它的规律。有一个关于投射的小的话题,大家可能也听说过。就是说苏东坡苏氏和这个佛印俩人在一起聊天喝茶,这个佛印长的很胖,坐在那里一大摊子肉。这个苏东坡就嘲笑他,说大师你坐在这儿仿佛是一摊屎,仿佛是一摊大粪,讽刺这个佛印。那么佛印实际上回敬了他,佛印说大学士,我看你坐在这儿就像一尊佛。苏东坡觉得挺受用,你看我说他是屎,他说我是佛。回去跟苏小妹还炫耀这个事,苏小妹说哥你吃亏了今天,你今天让别人给忽悠了。说怎么了?说别人心中有佛,眼见即佛。你心里面有佛,你在眼睛里面看到的就是佛。心中有屎眼见才是屎,正因为你一肚子屎,你才看人家就是屎。这个佛印耍你了,你都不知道。苏东坡恍然大悟,那么这是个笑话,可能也是虚构的。不过这个过程告诉你投射这种机制的存在,为什么我们会通过别人看待事物的方式来去推断这个人呢?这是因为你透过他眼里面看到的东西恰恰可以看到他心里面他是什么东西,投射,把自己的东西认为别人有,从而让自己免于痛苦或者焦虑。 投射的大部分的时候不是好东西投射出去,你像佛印你大学士你是一尊佛。投射有投射好东西的时候,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投射那些坏的,他自己不愿意有的东西。因为好的东西他不需要投出去,他在这放着没有问题,坏的东西放不住,它臭,它有味他觉得恶心,所以他不想要,他要给别人,这个过程叫投射。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