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之概述(十)

讲师风采
姬雪松
中国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讲师简介:
姬雪松,中国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点评作者,华夏心理网专栏作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医生,从事心理治疗多年,擅长神经症和人格障碍治疗。现为北京国奥……
视频简介:
有时候我们在电视上曾看到这样的情节,有一个杀人犯,杀人后潜逃,一直未被警察逮捕,十几年后因为一个特殊的事情,终于被逮捕归案,但是被逮捕的时候往往这些罪犯都很镇定,并说:我今天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好像在等警察来一样,这是怎样的一种心理呢,本期视频姬雪松老师将带你了解。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姬雪松:还有一个版本,也是这个合理化系列里面的。这个版本叫道德化,叫道德化。什么叫道德化呢?我们先给大家说几件事,你看看是不是我们的感受是相似的。 有的时候我们在电视上能看到这样的电视剧、电影或者某些新闻,他们说的内容是这样子。就是有一个,比方说有一个杀人犯,这个杀人犯曾经杀过,但是警察一直没抓住他。这十几年、二十来年都没抓住他。但是后来因为一个什么特殊的事,终于把他给抓住了,警察上他们家抓他去。这个人见了警察还很镇定,警察说抓你知道为什么吗?这个罪犯握着警察的手,同志,您可来了!就跟等着警察一样。他说哎呀,我今天终于可以睡一个好觉了。他杀了人,别管他因为什么原因杀了人。他知道他杀了人,他知道罪恶滔天,他感到非常的内疚。这些年以来他也一直在经受着自己这种内疚的折磨,非常的痛苦。他虽然害怕被抓起来,可是他某种程度上他又盼望被抓起来,因为他杀人,他有罪。杀了人令他感到内疚,因为他结束了那个人的生命。所以杀人是一件痛苦的事,对于有些人来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对于有些人不同。你比方说那种反社会型人格,也就是病理性人格,后面我们讲到这些人不会有痛苦,他不会有内疚,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们感到痛苦感到内疚。 可是有一个现象,有的人杀人他不是反社会型人格,他也不觉得内疚。有一首歌,这首歌的名字叫好像《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大刀朝鬼子,鬼子是日本鬼子头上砍去,那不就是把他杀了吗?这些战士杀掉敌人不仅不感到内疚,而且感到荣誉感。同样是杀人,杀人的这种本质没有变化,为什么那些罪犯,那些有良知的罪犯感到内疚。可是这些有良知的战士却不感到内疚呢?却不感到痛苦呢?因为当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的时候,我们已经赋予了这个杀人一种道德的含义。他们是侵略者,他们烧杀抢掠,毁我家园灭我种族,他是我们的敌人。所以我们杀掉他我们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是正义的杀戮。当我们赋予这种杀人一种道德意味的时候,我们不会因为这种方式而感到痛苦、感到内疚或者大幅度的降低了我们的内疚感和痛苦感。当然实际上战士们,就是这个战士他也会,特别是新兵他也会因为杀人,尽管是敌人而感到恐慌,感到害怕感到内疚。这就是为什么任何一场战争都希望自己的一方是正义之战?战前先要说动员,动员也就是忽悠。先把你忽悠成我们干的是一个正义的事,日本鬼子也忽悠,不光我们八路军忽悠,日本鬼子也忽悠。他要赋予自己的战士杀人这种行为这种道德的含义,比方说你是为了咱们天皇,你是为了咱们大日本帝国主义。他也用一种爱国的思想去鼓舞他的战士,都一样。那么在这种道德的鼓舞之下,人们为自己的杀人找到了一个理由。这也是合理化这个系列里边的另一个版本,这叫道德化。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