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感之亲密关系中维持关系(六)

讲师风采
王斐
东方心理研究所咨询中心专家组成员
讲师简介:
王斐,东方心理研究所咨询中心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从硕士研究生阶段开始心理咨询工作,担任多所大学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经过近十年的咨询实践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个体咨询经验,且成功带……
视频简介:
爱的类型有很多种,像单相思同性恋、网恋、异地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比如说,不敢于迈出那一步,去表达自己的感情,这一类型的人一般很热情、冲动、执着、不自信、不善于自我表达、缺乏人际互动的技巧的人就比较容易陷入痛苦的单相思。二同性恋、网恋、异性恋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本视频主要讲述了这四种不同类型的爱的相关信息。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王斐:前面这个提到小说里面的例子,以及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单相思的个体,他会处在非常大的矛盾中,他一方面充满着幻想,非常强的非常热烈情感的投入,另外一方面无法敢于去迈出那一步,敢于去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会在对方到底是什么感觉,对方会不会接受等等这样反复思量中非常的痛苦,这时候建议你要告诉给你的别人,告诉给你非常亲密,你觉得可以信赖的朋友,他的这种倾听和对你这样一种情感的接受,本身对处在单相思、强烈单相思的里面的个体来说,会很有帮助的,其实是有一些特点的人可能比较容易陷入单相思里面,比如比较热情冲动,然后性子里面还非常的执着,同时又比较大程度不自信的这样的个体,不善于去表达实际的这种人际互动的技巧,也比较缺乏,这样的个体比较容易陷入到那种痛苦型的单相思里面。 下面我们要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同性恋,其实同性恋出现包括在国外、包括在国内都有现象的存在,都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他之所以出现的原因也是非常复杂的,包括遗传的原因,包括环境的原因,包括文化的原因,其实我们都清楚同性恋一个界定,他是一个人在性爱、跟性相关的这种情绪和心理主要幸福对象都是一个同性别这样的人。虽然在有一些国家,大家可能了解,在欧洲,像荷兰、像冰岛这样的一些国家同性恋是已经被法律上接受,是允许结婚的,包括我们国内整个发展历程,可以对同性恋开始认为是一种罪恶,一种犯罪,后来是越来越宽容的一个态度,包括这版美国出的DSMM,也就是精神疾病分类诊断这个标准里面,已经把同性恋,以前会认为他是一种心理的变态,已经把它剔除出来,只是一种性趋向的差异,大部分的人是异性恋,有一部分的人可能是双性恋,还有一部分人是同性恋,就是性兴趣的对象,选择上的差异,但是在我们国内传统文化背景,目前社会习俗的层面,同性恋可能还是很难被广泛接受和支持的,那么其实对于同性恋的群体,包括现在国内一些大的网站,也都会有同性恋的这种板块,包括在很多高校里面、BBS论坛里面也会有关同性恋的话题,甚至有关于同性恋这种专门的板块,但是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讨论的或者我想跟大家提到的,真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基因或者遗传的因素占了比较大的影响,我们可以说虽然不是特别严谨,我们可以说他们是真正的同性恋者,有很多其实或者他是处于好奇、或者以前接触的个案,因为自己成了同性恋者喜爱的对象,同性恋者爱上的一个对象,所以他会处在像是类似于被动的同性恋者,这样一种状况,所以说首先要确定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趋向,是不是比如从青春期开始或者青春前期就开始,很坚定的,只有同性才能够引起自己的兴趣或者等等这些方面的特点,是不是真正的同性恋者,同时你要意识到同性恋的群体相对来说危险是更大的,因为对艾滋病群体的调查的数据表明,通过同性恋传播的这个艾滋病病毒,从8%到36.9%,有一个很大的提升,那么他是一个非常大的危险的因素。其实在同性恋里面,它会有相当多的,可能比跟异性的对象相处有更多的问题会出现,需要去处理,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周围人的接受和自己亲友接受的这样的问题,开始可能会有一些人觉得这不是问题,我坚持自我就OK了,但是到后来的时候会发现,很多时候把自己身处到放到了一种很难去调和的一个矛盾里面,如果说你真的就是从遗传、基因所决定那样的成分里面,很强烈的就是一个同性恋的个体的话,可能你是有必要或者不得不必须去面对这些,可能更困难的处理和更困难的相处,它不被社会文化、不被法律所接受,那么避免要牵扯到结婚、建立家庭或等等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还是无法避免周围的人、同事、朋友会如何看待我们这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无法去改变了,确实是同性性趋向的这样的人来说,这是他必然要面对的,必须要面对的,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更好的面对,对很多可能被动的同性恋者,或者因为好奇,因为觉得这个很时髦或者说我可能在一个日常的人际圈子里面感觉不到自己所期望支持、接纳、包容、真诚这样的氛围,我想通过另外一个圈子去获得的话,其实用同性恋这样的方式,并不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或者帮助去获得。另外真实存在的危险也是去了解和意识到,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做一个决定,去做一个选择。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