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感之接纳和尊重(六)

讲师风采
王斐
东方心理研究所咨询中心专家组成员
讲师简介:
王斐,东方心理研究所咨询中心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从硕士研究生阶段开始心理咨询工作,担任多所大学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经过近十年的咨询实践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个体咨询经验,且成功带……
视频简介:
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非言语的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传递关于地位、关系等很多信息。当恋爱中的双方发生冲突时,人们倾向于用非言语的方式去解决。本视频主要讲述了沟通过程中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的规律和特点;在相处过程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两个人恋爱的、婚姻的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就是双方相互包容,达到双赢的去解决问题的过程。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就是我不知道大家看没有看过那个去年的时候吧,比较热的一个美剧,名字叫做《Lie to me》。就是在讲对这个微表情的这个识别,那么他就是属于一个非言语层面的。当然那个片子里面拍的很神奇,主要能够从微表情里面来识别出来,在复杂的这种情况下来识别出一个人是在说真话还是在说谎话等等的。 那么但实际上这个非言语交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起着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现在大家看到这个PPT上呈现了两顶帽子,那么一顶帽子上面写着是受人尊敬和喜欢的,那么另一顶帽子上写着是不受人尊敬和喜欢的。那么假设你戴着其中一顶帽子出去转了一圈,可能不允许你看到帽子上写的是什么。但是我相信转一圈回来之后你就会能够知道你帽子上写的是什么。因为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别人跟你的这个交往包括,比如说我们在面对一个权威的时候,地位更高的人的时候,和地位更低的人相比较的话。那地位更高的人他的微笑就要比地位低的人的微笑要少很多。 那么就是说很多时候这个非言语的层面能够传递给我们很多信息,包括它会给我们提供关于地位,然后关于关系,两个人的这个关系远近。比如说我们很多时候到外面,我们在大学的这个自习室里面,我不一定肯定很多时候听不到那么交往的两个人他们在说些什么话。但是我们能根据他们站的位置,站的远近,站的姿态,说话的表情,然后说话的那个感觉,然后我们就很多时候能够猜出他们的这个关系是怎么样的,他们之间是一个什么样距离的一个关系。比如说他们站多远,他们的这种目光交流的模式,怎么样的去凝视对方。然后他们其余的一些很多的这个非言语的动作,那么他们就会给你提供很多,关于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它承载了很多这些方面的作用。 那么非言语信息,非言语的交流它包含的内容也非常的多,包括面部的表情,包括两个人的这个就是目光的交流,然后还有这种身体语言。那么我们很多时候看到一个姿态它就能给你传递出来很多他现在的情绪,他现在的位置,他现在的感受的这样的信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一个人际距离的一个信号,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人际距离的一个广度的一个圈子。那么跟你亲密的人,最亲密的人他能够进入到离你多近,几十厘米,或者离你多近的一个距离,然后什么样的朋友会在一个什么样的距离之外,什么样的朋友比如说陌生人或者是怎么样的,他会站在哪个位置,他都会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这样的一个距离。 那么可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观察到过,在电梯里面,那么大家一般都是要么就会看着电梯的顶部,要么就会看着电梯的那个数字。那么其实大家在电梯里面很多时候比较拥挤的电梯里面,就是大家的这个人际距离的规则被破坏了。就是很多陌生人进入了你平时只允许亲密的朋友才能够进入的那样的一个位置。那么在这个时候你通过调整,大家都会通过调整,目光交流,通过避免目光交流,然后这样的一种方式来调节就是两个人之间的这种距离感,让它到一个能够接受的这样的一个位置。 那么在非言语交流这块,其实对于一个,对于我们在,如果说我们去观察一些人的实际的这个交流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在很多时候如果说是言语的信号和非言语的信号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会更多的去相信那个非言语的信号。因为非言语的信号所表达出来的接纳,喜欢,感兴趣,或者是排斥,否定,不感兴趣等等的这些相对来说是更难去作假的。因为我们在这个,我们对言语的这个控制,我们对言语的这个自我调节的这方面的能力,相对来说是非常强的。就是我们可能会去说我们要说的,要说的这个内容它不一定是我们真实的感受。不一定是我们真正想说的,不一定是我们内心里真实的看法。但是我们,尤其是对别人的一些态度,那么你很自然,如果你跟这个人,你喜欢你面前的这个对象的时候,你的这个面部的表情,你的这个凝视,然后你的这个身体的这种趋向的这种位置,你的这种肢体的,就是胳膊腿摆放的这个姿势还有那个,就是整个放松或紧张的这种程度,兴奋的这个程度,这个是非常难以取根据自己想要表现的那个样子去表现的。 如果要达到那个是要经过比较多的这种训练才能够做到的。相对来说,所以说实际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是自然的,自发的,自觉的,更多的去依赖这种身体层面的这个信号去了解。要么我们会在这个关系的这个领域里面,就是在那个夫妻双方里面,就是有的时候可能对方,就是比如说妻子对丈夫,就是丈夫说的那个话或说的那个理由,或说的什么,可能天衣无缝,配合的无懈可击。但是那个妻子就能够感觉到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很多时候会把它归为直觉,或者说是归为这种敏锐。但实际上这就是对非言语信号的一种捕捉和正确的一种解释,一种捕捉和一种解读。那么所带来的结果。 那么刚才我们从这个言语交流,非言语交流,然后在这个沟通,两个亲密关系中的这种沟通过程中的一些,比如说一些自我实现诺言,自我实现预言等等的,这样的一些规律和特点。之后就是我们要了解到,其实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