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感之接纳和尊重(三)

讲师风采
王斐
东方心理研究所咨询中心专家组成员
讲师简介:
王斐,东方心理研究所咨询中心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从硕士研究生阶段开始心理咨询工作,担任多所大学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经过近十年的咨询实践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个体咨询经验,且成功带……
视频简介:
在发生积极的互动时,积极的归因模式和消极的是相反的,把好行为的出现归因为内部的、普遍的、稳定的特征。在相处的过程中观察自己是否在某些时候让一些类似于自我实现的预言在影响自己的实际行为,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自己的风格,对外界信息自然的关注点。本视频通过分析人们归因模式的不同风格,使人们能够在相处中保持亲密关系。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就是他今天粗心,他明天可能还粗心,那么同时他粗心的话他就不但是在生日这件事上粗心,那可能是孩子的事上他也会粗心,那么爸爸妈妈的事情上也粗心,那自己生病或者是干什么这些事情上,他也会粗心。那么等于说是同样是忘记生日,这样的一个事情,那么我们去解释这件事情的时候所找的那个原因是在这三个不同的这个方面,它是位于哪一点的时候,它这个结果就比如说会造成一个情绪方面的结果。然后如果说他一时忘了的话,那我们可能就很容易去释怀。那如果说我们觉得他是一个粗心的问题的话,可能接下来就要考虑那么这个粗心的话还会给以后的这个关系里面,给以后的这个生活里面带来什么影响呢。 那比如说如果他是因为这段时间过于忙,那么我可以预期下次的时候或者再有其他的这种互动,再有另外的事情的时候,他可能这个因素就会发生改变,那么这个我就还可以去期望能够存在一个积极的结果,能够有一个跟这次不一样的好的结果。但是如果是做一个消极的这种归因的话,那可能就是相对来说这个性格上的问题,那么他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很难以去改变,那么我也很难再去预期接下来会有比较积极的这样的一个结果出现。 那么这是我们根据这种双方的这个归因的模式,然后我们举了一个消极的例子。那我们想如果是在反过来,如果是一个积极的事情出现的时候,比如说这个男孩子的身体不舒服,然后这个女孩子就是把自己手头很多的这个事情处理或者是推掉或者怎么样,然后来照顾这个男孩子。那么这个是一个就是获得了对方的一个关心,关注的这么一个积极的行为,就是说发生在对方身上的一个好的行为,期望的一个行为。那么我们想一下,常见的就是大家对他这个行为,如果是放在你自己身上,你会觉得他是为什么这样做了呢? 那么你可以分析一下你自己对这样一件积极的事情所做出的他为什么这样去做的这种解释,是一个外因性的解释,还是一个内因性的解释。那么是一个稳定的一个解释,还是一个不稳定的解释。那么是一个特殊的,还是一个普遍的。 这个模式里面在发生积极的这个互动,或者是积极的行为里的时候,积极的归因模式是和刚才那种消极的事情是相反的。在这种情况下,比较积极的归因模式是要把这种好行为的这种出现给归因为内部的稳定的,普遍的,这样的一些特征。 比如说归因于他的性格或者是他的能力。那么这样子的话你就可以在接下来的互动里面可以在以后,你预期他一直会稳定的,然后在很多领域,很多事情上会普遍的表现出来这样一种积极的行为。 而如果把这样积极的事件做那个外部的,他只是偶尔一下突发奇想,所以来关心我。然后做这种外部的不稳定的,然后和这种特殊的这样的归因,那你就很难有信心,或者说是有预期会去预测以后还会出现类似的积极的这样的相互的交往,积极的这种互动。 所以说,就是我们总结一下来看,在这个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来关注一下自己是否在某些时候,让一些类似于自我实现的这样的预言,这样的先前的预期在影响着自己,一种可能非常微妙的方式影响着自己的实际行为,然后在我们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是有一些什么样的个人的风格在影响着这个过程,同时我们对外界信息的这种自然的关注点是在哪。我们是关注的哪些,同样一个事情的哪些方面。 那么这个关注点其实是可以和刚才我举了例子,然后来解释的这种归因联系起来的。就是我们在对原因做解释,行为的原因做解释的这个时候,我们是倾向于一种积极的归因的模式,还是一种消极的归因的模式。那么我们也可以用这些内容来审视我们周围的人或者说我现在的恋人。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