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特性与职业农民培育(六)

讲师风采
朱启臻
讲师简介:
朱启臻,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1988年获北京科技大学法学学士学位。
视频简介: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职业农民成长的环境问题是我们培育职业农民遇到的一个难题,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还不具备职业农民的成长环境,但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应该尽快创造出这样的环境,以利于职业农民的成长,否则我们的农业将面临着危机,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才能有利于职业农民的成长呢?本集视频朱启臻老师带我们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成环境。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朱启臻:但是职业农民的成长环境问题是目前我们培育职业农民遇到的一个难题,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还不具备职业农民的成长环境。但是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应该尽快地创造出这样的环境以利于职业农民的成长,否则的话我们的农业有面临着危机。那么这个环境什么样的环境才能有利于职业农民的成长呢?我们认为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职业农民要有较高的收入,因为收入低了大家不愿意从事农业,愿意从事农业的人一定要让他有较高的收入。收入的构成前面谈到一个是我们靠比较大的经营规模,另外一个靠政府不断强化支持力度,政府的支持非常重要。规模越大,政府的支持的相对力度也应该越大。 第二,要有充分的社会尊重。年轻的农民离开土地不愿意当农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地位地下,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尊重。与此相适应我们要培养职业农民一定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就是这个社会环境是农民受尊重的环境。我们过去长时间来歧视农民,最近这几年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一些城市人受尊敬的地位很高的城市人愿意到农村经营一个小的农场。他们愿意去承包一块土地,把自己有一块地、把自己会种地作为一种荣耀。这个变化我们感到是一个很欣慰的、是一个形成职业农民的社会环境的一个开端。所以要给他充分的社会尊重,当然这种社会尊重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政府的引导、宣传,社会有识之士的这种鼓励和表率作用。将来让人感觉到我是一个农场主,我是一个职业农民我是很自豪的。 第三个生成环境是土地及其流转制度。我们知道职业农民要想养活自己有较高的收入一定有较大的规模,经营规模。规模哪来呢?有的人要放弃土地,怎么样让他放弃呢?根据我们现在的土地流转的政策和制度,我们是难以集中的,就是土地难以形成规模。我们现在在土地流转的有六个字叫做:自愿、依法、有偿。 自愿,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当中进城打工的人自愿愿意放弃土地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看到了土地的价值,越有钱的人越不愿意放弃土地。所以这个自愿就限制了土地的流转。 另外一个要有偿流转也很麻烦。有偿流转谁来付这个成本,就是租地的人,我想租地,我来有偿流转土地。我调查的结果在北京郊区每一亩地现在涨到每一年一千块钱,甚至有两千块钱的。在外地边远地区每亩地也在五百块钱到八百块钱,这样让我来经营农业,我花这么高代价流转土地,我用它来干什么?如果我用它来种粮食,我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还不够付这个地租,有偿流转的这个地租钱。我一定只要流转土地的一定是想办法改变土地的用途,有的说是种高附加值的,那是短期的行为。没有一个东西永远是高附加值的,你种它赚钱,大家都种它,马上就变成低附加值的,当他赔钱的时候没有办法经营。那就改变土地的用途在上面建房子,这些都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好的思路。所以我们在土地问题上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有土地的退出机制,所以我一直主张由政府购买,形成土地退出机制来无偿让职业农民使用土地才有可能促进我们的粮食安全。 第四,就是说户籍制度的变革和人才流动制度的建立。刚才我谈到新型的职业农民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谁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开放的制度。我们既不要阻止农民人流向城市,也不要阻止城镇人愿意当职业农民愿意经营农场,双向的开放和鼓励。只有建成这样的一个自由流动的这样一个制度,才能够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产生创造人才的条件。 第五个方面,就是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制度。职业农民或者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职业农民并不是靠他自己的努力、靠他市场竞争就可以生存,规模越大越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扶持,所以政府对职业农民的支持和保护就特别的重要。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