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特性与职业农民培育(四)

讲师风采
朱启臻
讲师简介:
朱启臻,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1988年获北京科技大学法学学士学位。
视频简介:
农业生产作为一个经济过程,既要追求高产,还必须强调效率,要计量产出产品数量与消耗资源数量,以及二者之间的产投比,包括农业系统输出产品的总量与输入资源总量之间的比值,也包括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的每一子系统的生产产品与其消费资源量之比,实质上是一系列的生态效率与功能问题。农业除了生产、生态、生活,它还有其社会价值,那么农业具有哪些社会价值呢,请看本视频。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朱启臻:第四是农业的社会价值。农业它除了生产、生态、生活,它还有社会价值。这个社会价值当然摆在第一位的农业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说过去常讲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有足够的农业安全,农业高度发展就为这个社会奠定了一个稳定的基础。如果我们农业安全受到了威胁,其他再多的发展也没有用,也是很难可持续和牢固的,所以它是社会稳定的一个基础。 另外,农业可以提供就业、养老,可以缓解社会的危机。农业它对这个劳动力的吸纳有很高的弹性,工业发展了,农业劳动力可以支援工业,工业遇到了危机又回到农村,就是农村发挥着缓解社会危机的这样一个蓄水池的作用。农业的生活功能也是农业社会价值的一个重要表现。 第五个方面就是农业具有传统文化的保存功能。乡村的特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它特殊的组织结构等等,这绝对了带有中国传统特点的像理念、信念、世界观、价值观、道德风俗等等,行为规则它的文化特点。而在乡土社会当中孕育出来的很多的优秀文化,比如说尊老爱幼、守望相助、勤俭朴素、诚实守信、热爱家乡等等这一系列的优秀品质,同样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保存和发展。像日本,它非常注重对农业的投入和保护。它发展它的稻米文化,就是它要给农业补贴,它说我不补贴农业,我们的文化就会消失。所以很多的文化,我们说有些的文化是保存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的。某种生产方式某种生产失去了,这个文化也就随之而消失。 农业文化涵盖了许多的内容,它包括了农业的生产模式,我们北方的轮作、一年多熟,南方的像鱼稻共生系统等等都是不同的什么模式,经过了上千年的这种适应和选择,形成了特定的什么模式作为文化的重要内容。像农业生产工具。我们一些时令、节日的礼仪和习俗都属于农业文化的范畴以及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我们形成的道德观念、价值体系成为农业文化的核心类似之一。这是农业它所具有的一些价值。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