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文明发展论坛之发布拯救中国乡村文……

讲师风采
张孝德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
讲师简介:
张孝德,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
视频简介:
不是说我们今天研究乡村文明,我们呼吁不是说国家不重视乡村,我是觉得在十八大之后,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到底中国未来的乡村趋势是什么?怎么发展?在这个时代我们有一个新的视角,这个视角就是文明的视角,文明的乡村和生态文明看乡村。我们要有危机感,乡村消亡的六个表现。本期节目《发布拯救中国乡村文明呼吁书》,将由教授张孝德利用他非凡的经历为大家进行讲解。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刚才极冰老师也讲了,而中国进来以来走向工业文明我们是逆水行舟啊。因为工业文明在我们传统的文明模式中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所以说近代以来中国走向工业文明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自我否定,自我解构的过程。但是今天的生态文明,温铁军老师讲是螺旋式回升,我们是顺水行舟。 所以说中华文明伟大复兴依靠什么复兴呢?我们会发现依靠工业文明,中华民族复兴不了,但是我们说不是不要工业,我们认为工业文明是中华民族从过去走向现在必须经历的过渡文明,但是绝不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文明。工业文明是西方复兴的文明,不属于我们。所以在这个背景下生态文明为什么属于我们?因为30年河东,30年河西。生态文明给我们五千年的传统文明有高度的契合性,契合到什么程度?从财富功能,文化价值,消费方式,生产方式,理论等等所有的途径都可以看到。但是在这里面我们看到两大逻辑体系,按照工业文明,中国的乡村走向终结,没有任何问题,理论也没有错,时代也没有错,但是按照时代文明中国的乡村走向复兴,理论也没有错,时代也没有错,问题是怎么样判断到底今天中国的时代是什么时代?今天中国是中国还是西方。如果把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这个问题自然就答案了。在这个背景下,我觉得我们还要提醒另外一个概念,乡村兴则中国兴,这是中国铁的规律。 早在几千年前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觉得这是对中国几千年兴盛衰微历史周期不断验证的规律,而且这个规律适用于过去,也适用于今天,更适用于未来。大家可以说毛主席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取得胜利呢?没有走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道路,也没有走苏联的,根据就是农村根据地。邓小平改革为什么成功呢?我觉得同样毛泽东思想,我们的改革也是从承包制度开始,从农村开始走包围城市,在今天我们走向生态文明的时候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乡村,我们的乡村有没有价值,这个历史自然会在这儿告诉我们。这不完全是历史的问题,因为我们面临这个铁的规律,难道它绵延了五千年在今天会改变吗?我觉得在今天历史条件下不会改变,所以因为中国乡村就像构成生命体的细胞一样,携带着中华文明的秘密和基因。所以我们的信息是乡村兴则中国兴,乡村衰则中国衰。 那么围绕这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巨大两种观点的对立啊?我觉得从根源来讲有三个颠倒认识需要我们思考: 第一主体性迷失了,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到底是站在中国看中国,还是站在西方看中国?但是在今天我觉得严重的存在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学习开始走向盲从,从羡慕开始走向崇拜,所以说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今天开放和学习严重存在主体缺失的盲从。 第二个概念就是城市中心主义,按照这个概念定义,乡村是什么?乡村就是愚昧,就是落后,所以说要消亡。 第三个是方向性偏离,这就是刚才李老师讲的一定要重新思考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不是西方的现代化,如果按照这个模式走下去,我们的现代化是文明传承中断的现代化。最后这几句话也是李中元先生谈到的,所以我们要回归到我们这种认识上来,在认识根源上需要一个过程就要把颠倒的东西颠倒过来。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