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文明发展论坛之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新……

讲师风采
温铁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
讲师简介:
1983年毕业分配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研究室。1985年末调入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联络室从事农村调查研究工作。1987年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正式组建后调入。1988年任监测处副……
视频简介:
生态文明一定是对原来传统的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扬,是一个对工业文明的告别,因此乡村文化的意义就在于符合历史发展的自身规律。他认为,乡土文明中一定有一种价值理性,这个价值理性是指东方的经济发展经验可以用东方理性来归纳,具体就是农户理性和村社理性。本期节目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发展研究院乡村建设中心主任温铁军进行“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新乡村建设”主题演讲,精彩节目,尽在本期,不容错过。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这个文章我没有做PPT,从原来的PPT改过来的,主要讲的是乡村文明复兴能够借鉴的理论结构。我们作为知识生产者在任何一个新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行动兴起的时候,我们的责任是生产知识,是分享知识,知识生产过程本身又是应该从实践中和从对历史经验的梳理过程中才可以形成的。 下面我想把我们当代人们在行动中所依据的西方思想体系先做出一点解构,让大家理解为什么我们认为如果我们讲美丽中国,如果我们讲生态文明它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新的历史阶段当然是对于以前的工业资本主义文明那个时代的一种螺旋式上升。在那个时代所形成的主流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现在追求生态文明本身是不适用的。 这个第一部分其实主要想讲是西方两个对立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中国是不适用的。当我们说到西方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今天,包括左右着今天左右对立的两大派斗争的那一套思想体系都本源于西方19世纪的阶级政治,那个阶级政治过程中到现在大家可能都受制于那个思想体系,就是随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产生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被资产阶级制造出来的掘墓人。这两大对立的阶级斗争是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人类以西方文明主导的主流,对今天中国来说是不是适用?我们现在之所以在思想理论界,乃至于社会上发生激烈的对抗性的冲突,是人们仍然以为我们也是这样具有很强张力的无产阶级和资本阶级对抗性矛盾。 我这儿想解释一下看对立两个主流思想,一个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一个是当代在我们现在高校或者是思想界比较普遍的公民社会理论。这两个理论对于中国来说恐怕都缺乏落地的条件,也就是说目前还是属于漂浮状态。当然各有各的不同意见,我只是表达我的一点看法,未必是对的。 我们到20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进入产业过剩矛盾,产业过剩成转化成二次大战以后,二战大战之后西方产业恢复,恢复以后产业转移。随着西方的产业转移在一般发展中国家确实出现了重复西方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阶级政治的经验过程的现象,也就是一般发展中国家是重复的,但是在中国则不然。我们可以看得到西方的产业转移以后形成了公民社会主导,今天大家接受的包括我们教科书理论大家都接触的所谓公民社会这一套理论,乃至于因为公民社会问世,成为主流派生出来普世价值论,这是符合产业转移以后西方工业社会主流的思想体系。 对中国来说未必适用,我们可以给大家先看一个图。这一张图大家可以看是很明显带有V字型的图。这个图说明什么呢?说明西方在战后恢复是高增长的,但是战后产业恢复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如同它在30年代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不可自己解决而走向战争一样。当它在60年代完成了工业恢复进入到高涨期接着开始下降,下滑到什么时候呢?下滑到80年代,下滑是什么原因呢?还是老原因,就是生产过剩。因为下滑不能维持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的增长,于是乎就导致对外转移产业。就是说像大多数二战以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是从70年代开始接受西方产业转移,形成了自己本国的所谓经济增长,西方因为产业转移也同时把产业资本时代对立的资本家跟工人阶级的矛盾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一般发展中国家往往会被西方公民社会,就是转移产业走以后剩下变成白领为主,蓝领基本上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了,于是乎进入到公民社会,中产阶级占大头,它说叫做枣核性社会,就是中间等级占的比重比较高。这个公民社会就变成了今天大家接受的公民社会的社会运动和公民社会的理论,变成了一套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人权,法制等等这样的理论体系,这是它在产业转移以后不再有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对抗性的矛盾,在那个阶段谈不到这个事,因为对抗性矛盾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人权。 乃至于像今天制造软实力,控制全球文化的美国,它其实也是在70年代才基本上实现了所谓的普遍意义的人权。民权运动以后到70年代才有了,70年代大转移,转移出去以后剩下公民社会才有今天普世价值这一套东西,我们看这个道理,中间很明显的这么一个V字形,进入的是什么阶段呢?进入是因制造业的产业转移之后进入是金融资本阶段,现在西方的矛盾是金融资本阶段的危机爆发,也就是说资本主义不可能自我解决它的矛盾。要么打,要么向外面转移。 现在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产业转移完成进入新自由主义时代,新自由主义时代其实是金融资本时代,在金融资本时代出现的所谓公民社会这一套东西对于所有没有进入金融资本时代,停留在工业时代发展中国家都是阶段性的差别。我这个人比较中性我不讲对错,我说没有好坏也没有对错,只是你处在不同阶段。如果你从你处在产业资本阶段这些发展中国家去够处在金融资本阶段的发达国家的公民社会,恐怕够不着,就算够上了也有不尴不尬的半半拉拉的感觉。这就是今天中国思想理论界,知识界大家说不清楚自己那个感觉不对头,就是上不去,下不来的感觉,这可能是一个背景。我做这些分析就是告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