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文明发展论坛之生态农业与乡村文明……

讲师风采
黄志友
讲师简介:
黄志友,小毛驴市民农园创始人之一,现为小毛驴市民农园副总经理、推广部经理。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副总经理。
视频简介:
生态,大家都谈生态农业,也有一些人谈生态村落,生态政策,还有生态媒体,生态这个词已经用烂了,不管好不好就讲生态,变成意识形态化了,一边讲了生态学三个定位和生态化基本原理。其实生态学本身是从西方来的,西方对于他们的科学是有一套解释的,比如说生态学第一定律说我们任何事情都不是固定的。本期节目将由小毛驴市民农园副总经理黄志友进行“生态农业与乡村文明”主题演讲,精彩节目尽在本期。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好,大家看到农业只能在高压线底下存留,高压线挪至大路和楼房。这是我们农场南边的情况。 第二个主题就是生产者与消费的对话,就是市民的角色,市民怎么来支持农业。所以我们第一个业务叫配送份额就是直销,减少交易成本。这是配送的一天,我们从种到收,到送到市民的家庭的过程。举办农夫市集,让消费者和种植者可以面对面交流。还有健康团购,主要通过我们消费者网络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搭建一个供销体系。这是您所花每一分钱都是在您想要的世界投票,民国的时候大家说实业救国,我觉得这就是实业救国,我们的资本微生态服务、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第三个是市民下乡,游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当然不是讲农民工,是讲市民,市民因为在城市里面有他食品安全、城市化的问题,就是逆城市化现象,大家回到乡村去或者食品安全去劳动,去教育孩子,这是媒体做的新城市农夫。 第一个业务我们叫劳动份额,就是市民可以来我们农场租地和种菜,我们命名叫寻梦,市民到我们乡下寻梦,这是看地牌,这个牌子里的,静悄悄。这是市民劳动的场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地牌,耕农田耕心田他们把菜地都变成心形的,我们也组织市民参与农场管理,就是劳动社科社区委员会希望市民参与农场的管理,把市民变成我们农田一分子变成一个家庭。 还有亲子社区,市民到乡下来除了种菜,也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教育活动。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国的未来在下一代,如果这些城市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都不懂得农业远离农业,我们这个国家是没有希望的。这是小学的孩子们来收橄榄。 第三个就是有一些市民在我们农场种菜,有时候捎点菜苗在家里种菜,就到家里面后花园、阳台、屋顶种菜,包括大学生像北京农业大学在学校里面开辟了小的农场,这个路是非常难走的。因为在城市空气污染,水不好,很多小区的地都是回程建筑垃圾,根本没有办法种菜,这就危险了。我们怎么把农业安放在城市里面这是很重要的的课题,不是我们搞农业的能够解决的,需要搞城市规划,需要物业,需要很多的支持。 第四个我讲一种新的业态叫生态餐厅,有些市民可能连做饭的时间都没有,也不一定有时间到农场种菜。我们把餐厅开到城市里面去可以就近享受这种健康美味,也支持农民的生产。其实刚才龙井草堂就是阿戴他就是做餐厅的,他做的非常好才有资本在乡村搞一个躬耕书院,这就是一种模式。不好意思,今天耽误大家了,内容有点多。 我们在重庆做了一个食堂,右边是小毛驴自己的员工食堂,也向市民开放,非常有特色的,叫玉米菜园。就是玉米,就是你的菜,玉米,这是一个象征的说法了。 第五个就是技术的位置,具有人性的使用技术的应用。我们这个时代都讲民主和科学,那技术就是科学的冀中的代表,应该怎么样安放技术,我们应该不为钱,成本低,能耗低,强调天地人合一,强调农业、建筑景观生活的合一。大家看右边是我们厕所使用的说明,就是尿盆分离厕所,大家可以去网上查这是非常流行的一个做法。就是不用水冲,尿跟粪分开收集,然后可以支援农业生产。把下一代的厕所都谈的很重,排泄物发挥支援,资源的废弃还是创造资源的回收,这也是一个命题。 这是我们质量农业技术就是跟韩国合作的项目,营养液项目。这是有畜复合农业,现在整个农村都瓦解掉了,因为农村连年轻人都没有,谁来养猪啊,所以为什么会搞化学农业呢?因为没有人养殖就没有粪便,没有粪便何来复合农业,这是一环扣一环的。这是发酵床养猪法,这是非常干净的,大家可以去看,就是给猪一个动物的福利跟权利。这是我们详细的厕所说明,里面非常,就是因地制宜,用的非常好,这是一个循环,技术也非常简单。 这是我们垃圾分类跟除余堆肥,前段时间就是垃圾肥的事情就是广东吵来吵去,就是忘掉本源了。本来你把有机肥分出来很简单,你一定要规模化处理、集中处理就带来很多问题,如果分散化小规划处理得话,社区化、农场化、村庄化,就像郑冰那样做就会很有希望,否则吵来吵去没有指望的,因为你指望一个国家来动员搞垃圾分类是不可能的,这是农业技术培训。 第六种命题叫一种生活方式与自身价值的追问,一群人的田园梦,这是我们的工作团队,就是我们的纠结。这引用了李大钊一句话,很多年轻人都在都市里面漂泊,找不到路,但是农村又非常希望年轻人。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事情就是未来应该怎么办。 这是我们实习生的项目,从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五年了,一批一批人员到我们农场来,到农场离开,其实大家都是寻梦。因为大家既回不到农村,因为家人不接纳你,但是也不能在城市里面待着,只能是找小毛驴这样的一团人聚在一块有点乐趣有点相互支援的感觉,有点相互搀扶的感觉,也形成一种能量了,这个能量未来我们是希望能够创造像吴艳霞更多能快乐回到家乡,是一种生活的状态,而不是漂泊的状态。这是根,游学在农场、工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