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化与和谐商道(五)

讲师风采
释果宁
讲师简介:
释果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释果宁法师,西藏工作八年,赵朴初学生,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广化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授比丘大戒。
视频简介:
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的今天,不要再不断一味地喂养那个难以喂饱的头脑和欲望,要对我们的心灵加以重视,让我们的心灵不断净化,重新获得属于我们生命的那份和谐。内在的升华很重要,要从得失之间感悟人生。学习孔子的理念,古人的知识,人应该拥有“敬畏天地、感恩天地”的心态,人需要一个“信仰”、“有一个道德底线”,社会才会安定。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所以孔子一再地强调要克己复礼,你义都谈不上了,那么就取个礼吧。礼之用,和为贵,所以商道最后就叫和气生财,儒家就认为要和气和气才生财,家和才万事兴,统统都是礼之用、和为贵在这个地方。失义后那就取个礼吧,那么失礼了,现代社会礼都没了。失礼以后取信,你看仁、义、礼、信一点一点取,可是现代社会的那个信,诚信危机了,信又要开始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这个心不可信了,没一点诚意。商场上,商场上也没诚意,你看多少人根本不讲承诺的,不守承诺的,合同也没有关系,撕毁合同,不守合同,假合同,甚至搞合同敲诈了、欺诈了。自古至今古代的手段没有现代的手段厉害了,过去的手段最多放个高利贷来不起了。现在的手段假合同欺诈,还别说假合同,小道短斤少两、欺行霸市,大到一个集团一个大公司搞欺诈行为,对社会、对消费者。再大到上市公司都搞欺诈行为,假报表、假对帐单、假利润,甚至隐瞒很多事项不报。坑害股民、危害社会,大到那么大的公司,财产都上亿上百亿还继续欺诈。你说这个钱财给你带来的到底是什么? 想想看一个人外在的拥有并不代表你内在的升华了,人的生命是两条线。生死一条线,这个生命是爹妈给的,从生到死跟动物没有什么区别,生老病死,但是很多人只是这样,从生走到死,跟动物区别不大。不管他外面拥有多少,哪怕他拥有天下他也只是完成了动物的本能,只是拥有,动物也想拥有,它没有人类那么贪心,它只是吃饱了就没有感到。你看那个老虎、狮子吃饱了,动物世界里面那个羊从它旁边走过去它也不去咬它,它吃饱了,它知足,人不知足,这个头脑要存在啊存多少他都不知足,哎呀,却不知道万般皆不去,惟有业随身。这一生你带不走的,带走得都是你造的善恶之业罢了,就是这个纵坐标。横坐标从生到死,纵坐标就是你的精神,是升华了,还是堕落了今生。往上走就叫升华,往下走就叫堕落,往上走按照宗教来说,其他宗教来说就叫天堂,往下堕最后就落到地狱,两个生命。这个叫生命,这个是爹妈给的,这个是有形的,从生到死是看得到的有形的。这个呢是无形的叫彗命,所以一个生命一个彗命,关键是这个彗命。你今生来拼搏来努力来奋斗,通过你的得与失,甚至爱与恨,快乐与痛苦,你是升华了还是堕落了?就是这个纵坐标,唯有这个是你内在的,而这个可以随你,一直跟随你。你在什么境界,你的生命层次又从那个境界开始走了,生到死。然后是升华还是堕落?这上面分了十道,最上面在佛教就称为佛,在下面同样称为地狱。在基督教、天主教最上面就称为天堂,最下面称为地狱,其实这个纵坐标决定你的未来,决定你的未来。横坐标拥有多少那只是外在的,你今天拥有可以让你明天就没有,瞬间给你剥夺掉都可以。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上短短几十年,长不过百年,如果我们错过了这短暂的人生真的会懊悔。就像我们的一代枭雄曹操的感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成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外在的拥有随时都可以失去成为空的,唯有内在的拥有谁也夺不去,关键是内在的升华很重要。从得与失中去感悟人生,儒家思想也在不断的启发我们,所以这个人类从失去了到道到德,失去了德到仁,失去了仁到义,孔子在这里已经不敢谈仁了。他说仁太难做成了,那么就谈点义,失去了义再取礼,所以他一再强调要礼。所以礼之用和为贵,就强调一个和。现在我们和谐的理念就是从这里来的,和为贵,所以就叫促进社会和谐。 那么礼,失去了再取信,有点诚信就可以了。但是现在社会诚信都失去了,人类要向哪里去?社会要走向哪里去,我们的未来在哪里,很重要。所以这跟教育有关,所以现在也是个教育危机,这个教育孩子们都没有学会这些东西都不知道什么仁呀、义呀、礼呀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点知识考一个好大学,怎么办?所以心灵完全丧失了,很遗憾。好,这是我们提了一下。敬畏天地,如果懂得敬畏天地的人就不可能只落在奸商,他怕,他怕有果。 佛教有一句话菩萨畏因,凡夫危果。凡夫只有那个果来了的时候他在害怕,他在恐惧。但是在做的时候他无所谓,但是真正有修炼的人,菩萨就是有修炼的人,不是你们想象的天上飞的那种人,就是他的心灵充满和智慧和慈悲的人就可以称为菩萨,有智慧和菩萨,既有智慧又有慈悲,所以我们佛教把观世音菩萨拿出来作为典型代表。观世音就是对外观充满了慈悲,循声救苦,救苦救难,那是慈悲。对内观就不叫观世音了,就叫观自在菩萨。对内观生起无穷的智慧,对外观充满了慈悲就叫观世音观自在,他们是同一个人的两面,一个对外一个对内。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你拥有智慧和慈悲心,你就是菩萨,你就是菩萨。所以菩萨都畏因,他在做之前他已经怕了,畏因叫做菩萨畏因这句话要写出来。菩萨畏因就是敬畏的意思,怕,他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已经要知道这件事情能不能做,就像儒家思想所讲的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钱我能不能赚,如果我为了赚这个钱造了很不好的后果,伤害了他人又危害了社会,甚至还有可能犯法,不做,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