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改变命运(三)

讲师风采
刘余莉
讲师简介:
刘余莉,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内蒙古赤峰人。参著著作《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之——立志 勤学 修身》(丛书主编夏伟东,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曾荣获“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参著著……
视频简介:
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一位艺术家说:“你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你不可以控制环境,但你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节目导视:刘余莉,英国赫尔大学哲学系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博士后,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名家讲坛》特聘专家。 刘教授以中国传统文化及当家价值作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特别是对于先秦儒家理论和当代西方美德伦理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近年来,刘教授先后应邀到英国赫尔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做学术报告或进行学术访问。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演讲和研讨,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刘教授的人生格言是: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她的演讲朴实严谨,发人深思。 刘余莉:尊敬的各位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各位电视机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再次来到《名家讲坛》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健康心态与幸福人生的第三讲,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适。   李瑞环同志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这一段话为我们指出了人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应有的态度,这句话他是这样讲的,他说“困难和问题,不应该成为悲观失望、无所作为的理由,而应该成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根据。不应该成为心浮气躁、怨天尤人的借口,而应该成为磨练意志施展才干的机会。困难和成绩常常是相随相伴的,困难越大,战胜困难之后所取得的成绩也就越大。一部中华民族辉煌史,一切造福人类的伟大业绩,所有成就卓越的杰出人物,都是同不屈不挠,战胜艰难险阻联系在一起的。”这一段话非常深刻,发人深省,为我们指出了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应有的人生态度。挫折时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那么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正视挫折,认清挫折的本质,认清挫折有一些具体的原则。   第一个原则,那就是每一个人都会面临挫折。谈到挫折问题,并不是你是否会遇到挫折,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挫折,不是遇到大的坎坷,就会遇到小的麻烦。我们每一个人如此都不喜欢挫折,但是有不能总是避开它,那么既然挫折每一个人都会遇到,那么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不要对它无端的恐惧或者害怕。   第二个原则,每次挫折都会过去,虽然每个人都会面临挫折,但是挫折不会永存,总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被解决。在中国的传统经典《易经》上有一句话叫“一阴一阳之谓道”。什么叫一阴一阳之谓道呢?这个阴阳并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其实都可以从我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现象得到观察。比如说,有日就有夜,有寒就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涨就有潮落,从这些自然界的现象来观察,一一都是一盈一虚,一消一长,而我们用这个道理来观察人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比如说人生的一治一乱,人心的一忧一喜等等,也都体现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理。 所有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富不过三代”,实际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看第一代创业的人,往往都是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兢兢业业,可以说用自己的双手打下了一片天地,创下了基业。到了第二代,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他们能够耳闻目睹,父辈创业的艰难,所有还能够在父辈打下的基业上,克勤克俭,励精图治,使这个事业不断的发展壮大。但是到了第三代,因为他们一出生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更没有体会到,祖辈和父辈创业的艰难,所有不仅不知道,励精图治,克勤克俭,反而还学会了,铺张浪费,骄奢淫逸,那么这样,久而久之就把祖辈和父辈所打下的基业给败坏光了,对于这种变换的人世,那些有智慧的人,都能够留心观察得出来,明白这与天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很多古人,也用这个太极图,来表示天道的规律。这个太极图,半边是阴的,半边是阳的,中间还有个界限,如果过了这个界限,那么就意味着阴阳失去了平均,阴阳失去了平均会怎么样呢,那就是会引起变化,这就叫做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物极必反,消极必长,盛极必衰。但是我们读历史的人也会说,在我们的历史上,也有很多有学问,有道德的读书人,他们的家业不仅仅承传了,两代、三代,而且承传了百代,甚至千代,那么这些人又是怎么做的呢,这些人恰恰是能够洞察,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所以他们教导子孙,要谦卑、退让,要舍财、不贪,要克己、利人。   比如说在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宰相叫范仲淹,他曾经写过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他在小的时候,家境就非常的贫寒,他自己很穷,于是就来到一所寺院读书,在冬天天气很冷的时候,他只能煮一锅的稀饭,而这一锅的稀饭也结成了冰,他把这一锅的稀饭就划成了四个格子,每顿饭只能吃其中的两格子的稀饭,就过着这样非常艰难的生活,中国古人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就是凭着他这样刻苦努力的学习,他后来考取了功名,做了大官,甚至做到了宰相,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范仲淹并没有因此就过上一针骄奢淫逸的生活,他有了钱就想到了有很多贫穷的人上不了学,吃不饱饭,于是他就把自己的俸禄,自己的工作拿出来,照顾了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