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人本管理之道(中)

讲师风采
刘秋华
讲师简介:
刘秋华,中国顶尖实战派培训与咨询专家,2012年度中国十大管理培训专家,北京大学人力资源总监班、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信息学院、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山大学、南开大学EDP项目、……
视频简介:
企业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真正需要留意的是那些来自于实践者的思考,留意那些用自己亲身经历并付诸于心血总结提炼出来的经验。管理者能否在“选、用、育、留”各个方面生成人力资源管理的本事,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羽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人的间接经验,他人客观而真实地记录下来的“鲜活故事”,是不可或缺的。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前几年我到江浙一代去讲课,我看到很多优秀的江浙企业他们对中高级的管理人员进行品格管理,我觉得这就是基于这样一个逻辑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有一天你们到了更高级管理岗位的时候,就会知道我们的管理核心就是如何把员工的能力转换成业绩,把一个人良好的品格转换成对企业的忠诚度、敬业度。所以,企业要想赢,先让员工赢。这个观点我想你们肯定同意。去年我去成都,再一次的拜了武侯祠,武侯祠是供奉诸葛亮的,这一次我有了一个新的启发,我羡慕他遇到了一个伯乐,刘备当年是三顾茅庐去请他。他后来出山之后,也没有辜负刘备对他的期望。十几年的苦心经营,把蜀国的边境扩大了几十倍,和魏国、吴国呈三足鼎立之状态。蜀国赢了,诸葛亮也赢了,他与蜀国的关系和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不是具有相通点?如果我们有一天在搜狐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职业发展达到了我自己想要的目标,为搜狐做出了贡献,搜狐赢了,你也赢了。你赢了,搜狐也赢了。要想提到企业管理这个概念,一定要想到两个企业,一个是企业组织发展系统。一个是员工职业发展系统。这是跟大家分享我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的理解。   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一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如何把一个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转换成企业的效率、效果、效益。企业就是想要这三效,这三效从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企业的竞争力之间,是不是有逻辑因果关系?没错。员工的职业发展,自我发展,培训能够形成企业的核心技术、核心人才、核心才能,而这些正能够形成企业的竞争力。也就是说,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企业的竞争力是一个逻辑因果关系。有很多管理者认同的一个理论基点就是,标志着未来企业竞争力的两个管理体系,第一个就是绩效管理体系,第二个就是员工的职业发展管理体系。企业要想要绩效,一定是员工的自我质量和发展能力的提升。讲到这里,我们就想来思考,我们整天都是埋在具体的事务中,就像那个老板,出现那么多的问题,到底我们管理的本原是哪里。管理的基点是什么。我前一段时间重读《道德经》,短短五千字概括了宇宙的大道和治国的大道。我悟出了很多对我们企业管理有益的一些感悟。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这段话阐述的是治国之道,治国和治企之道是否有相通的地方?民之难治,以其多智。老百姓是很难治理的,因为他多巧治。所以以巧治来治国,那是国家的灾难,不以巧治来治国,那是国家的福分。知道这两者得差别,就知道了治国的规律。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啊,然后乃至大顺。返璞归真,顺其自然,这就是治国之道。我们治企之道在哪里?有没有相通的?   我们来看一些企业家们这方面的管理岗位。维珍集团的查理布兰森说,激励人性才是管理的真谛,世界会改变,但人性不变,我所努力探究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在探求管理的本原、基点、原理是什么。中国房地产业的领跑者万科董事长王石。他这个人对于经营和管理就是两件事情。这两件事情他更懂管理,他从九十年代初就亲自管管理。他说顺应和激励人性中高贵的一面。你和我都有高贵的一面,你和我都有高贵的一面,都有不高贵的一面。我们企业管理应该把人性中高贵的一面激活。后来我去很多企业,我发现一些做得不成功的企业就是因为把人性中不高贵的一面激活了。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全部激活。丰田野耐一,他把丰田模式创造出来了。他说没有喜欢自己只是螺丝钉。工作一成不变,只是听命行事,不知道为什么而忙,丰田做的事情很简单。管理之道很简单,他说就是真正给员工思考的空间,营造出他们的智慧,如果不妥善运用他们的智慧,才是浪费。就是这样。我们公司的工资、奖金分配得不公平、考核方法刚性,干得多的、干得少的拿到的工资一样,大家感到不公平,也不能离开这个公司,只能在单位小时得到的东西多,我就干一点自己的事情。这才是公司最大的浪费。没有把人的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这是最大的资源浪费,如果不妥善的运用员工的智慧,把他们的智慧引导出来,这是公司的浪费。讲到这里,我想大家能够探究出来人力资源管理的本原、基点到底是什么。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