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医疗改革发展加强医疗诚信建设(下)

讲师风采
李玲
讲师简介:
李玲,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银行中国医疗卫生改革专家顾问。中国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专家组成员。研究领域:卫生经济学、卫……
视频简介:
医疗诚信建设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医疗卫生在全球范围内都已经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焦点问题。世界各国的医疗制度有什么特点?中国从2009年开始推行的医疗改革有哪些成效和亮点?中国未来的医疗保障制度将走向何方?北京大学李玲教授为我们深入解读。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90年代竞选也是高举的全民医保的口号入主白宫的,但是很遗憾他的医改方案没有能够得到通过,所以他当时就退而次之的解决医疗费用上涨的问题。把保险公司和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也就是医院合并起来,就是把博弈的双方冤家变成益家,保险公司办医院或者医院办保险公司。因为过去它们两个是博弈的,不停的在推高费用的上升,现在把两个合起来了,总额就这么多钱。这个时候他们的目标变成一致的,它就自动有控制费用的内在的机制。 四、公立医院改革 (一)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内涵 如果我们把这种模式放大到全国,这个其实就是公立医院,所以公立医院制度的产生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经过对不同制度反复的探索比较而选择的,公立医院是最能够体现政府医疗卫生职能的一个制度的安排。在这个制度安排里面,它实现了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和保险方目标一致,激励兼容。所以它实际上是把分担财务风险的职能和提供医疗服务的职能合二为一了。 第一,公立医院的起源就是它的公益性,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保证它的公益性,而这样它就彻底的破除了医和患利益的对立的关系。所以办公立医院现在已经是各个国家医改的一个趋势。德国是最早做保险的国家,现在德国也在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加大政府举办公立医院。因为公立医院这样一个制度安排,它能够实现政府保障的职能和保障百姓健康的职能,同时能够使我们的公立医院赢得百姓的尊敬、赢得百姓的信任,建立这种诚信的环境。因为公立医院它的公益性,它的基本内涵就在于第一个它是非营利的,是不以营利为目标的,同时对于一些私人办的非营利性医院,其实可以营利,但是它得到的利润是不能分红的,它只能用于回馈社会,所以这样就使得这些机构驱利的动机减少了,所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基本内涵第一个就是非营利的。 第二,它是以健康和社会效益为导向的。我们现在医院其实不是以健康和社会效益为导向的,我们每个医院都是在竞争,我这个医院今年收入是多少,增加了多少,都是这种创收为导向这样一个激励机制。当然它如果今年挣了20亿,它的效力很高,但是老百姓就冤枉的吃了很多不该吃的药,政府也冤枉的掏了很多不该付的药费,所以它的社会效力是很低的,老百姓不满意,政府的有限的资源浪费掉了。甚至没有维护百姓的健康还在损害百姓的健康。 所以我们的公立医院它的公益性内涵,一定要回归到健康和社会效益为导向,而不仅仅追求机构的微观的效益。 第三,公益性的基本内涵就是服务的普遍可及,公立医院是向全体居民普遍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它是一个均等化的医疗服务的提供方,而不是说对一部分人提供某些特定的服务。这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的内涵。 (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及其保障措施 如何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呢?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它是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的,就像我们在基层综合医改所做的,它需要方方面面的措施的保障。 第一,确定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首先要从法律和政策上明确公立医院的定位,公立医院与医疗卫生制度其他部分的关系,公立医院的资源的布局、职能的分工。明确了它的定位以后,要按照它的定位明确划分政府和公立医院之间的责权,赋予公立医院必要的管理权限以及足够的财政支持。也就是我们要划清授权和财政的支持。 第二,那在保障的前提下,我们要对公立医院严格的考核和监督以及问责。按照公益性的目标定位对公立医院进行考核监督和问责,确保它实现了公益性。对于公立医院本身它要制定符合公益性的内部管理的机制,也就是符合公益性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管理制度以及信息管理等等方面。所以实现公益性不是一个单独的某一项政策,并非仅仅取消以药养医、取消加成就能恢复公益性,而是一个综合的改革。 很欣喜的是,我们在基层医改已经闯出了经验,所以“十二五”规划里面就明确提出公立医院的改革要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坚持公立医院面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导地位,明确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目的和应履行的职责,扭转公立医院的逐利行为。所以我觉得在“十二五”规划里面已经很明确的提出了,而且我觉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我们的公立医院恢复公益性。只有真正让我们的公立医院回归到公益性,我们才能改善我们现在的医患关系,建立诚信的医疗服务这样的关系。 第三,公立医院改革现在正在做的就是要推进补偿机制的改革,特别是破除以药补医的机制为关键的环节。大家知道以药补医的机制是我们中国人创立的这么一个机制,其实这个制度设置是在1954年当时的国务院周恩来总理设立的。这个制度一直到八十年代运行的还很好,没有像现在产生这种过度用药、吃回扣的违规行为。原因就是在八十年代前我们的公立医院是真正的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它是没有分配剩余的权利。我们都知道当时医生的收入是固定的,和开多少药给患者是没有关系的。八十年代以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