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摇晃的中国(中)

讲师风采
张鸣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讲师简介: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出生于1957年,成长在北大荒。1977年、1978年他连续参加了两届的高考,最终从一名乡村兽医变成了大学生。步入大学,张鸣学的是农业机械,后来转向历史,这也是他真正喜……
视频简介:
1911年5月,摄政王载沣宣布推出新的责任内阁,基本维持了旧体制的人选,13个大臣之中,汉人仅有4个,蒙古旗人1个,满人得了8个,而8个满人中,皇族又占了5个,因此当时都称它为“皇族内阁”。这样的内阁立刻引起了立宪派的嫉妒不满,在这之后,边边角角的小起义全都走到了主要的位置上,一场战争即将爆发。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他这年轻人,就是这25岁的年轻人的确太年轻了,他们年轻以后这问题就比较大,就是说他们确实是少不经事。完了自己不知天高地厚,他们上台之后就发现一个问题,说我们这天下是我满人的,我们祖宗的江山我们打下来的,怎么好像这个大权不在手里头了,朝中最有权的人是袁世凯,所以第一个把袁世凯赶走。袁世凯是当时清朝最有用的人,他们赶走袁世凯,连袁世凯的政敌张之洞都不同意。那整体上中国的改革,之前清末的改革一些关键的改革,你比如说行政改革,废科举军事改革练新军,警察、警政改革就是要编警察,邮电铁路改革这全是袁世凯干的。袁世凯如果赶走了,这朝中就没有能人了,但是他们依然把他赶走了,非说人家脚有病,袁世凯其实加一点病都没有,非说你有足疾给人赶走了。 然后他发现还要进一步地收政权,说汉人手里权太多,一定要逐步地往回收,再一个呢地方的权力太多,也要往中央来收,我们知道清朝的政局地方权大中央权小,汉人权大,满人权小,这是从太平天国以后,就是湘淮军争夺兴起之后,就这个格局了。为什么呢,你们满人自己不行了,汉人这一帮地方士绅,就像曾国藩这样的,在籍侍郎就是个乡绅嘛,我起来把你清朝给救了,当然我们的权力要大了。这个格局当时满人还有强人,比如像西太后这样的,像恭亲王奕这样的,像文祥这样的还有强人的时候,他们都改变不了这个局面,这种汉人的权大,地方权力大这种局面,他们都改变不了,你来了一帮毛头小子,乳臭未干的他们想改变。 然后就开始收权了,比如说重建海军,海军不是甲午战争被废了吗,重建海军就买了一些大的巡洋舰,这个时候他把那个舰长换成满人。这些满人是哪毕业的呢,是颐和园海军贵族学校毕业的,你们别认为颐和园仅仅是一个园子,那会还有一个满人的海军学校,还有两艘破轮船现在还在呢,当年用那玩意训练海军的,你想想在那个池子里头训练海军,能训练出什么熊样,然后就把各地的路矿权收回国有,你不管我地方我开矿也好,我办铁路也好,我办的好坏,这是我们地方自己的权力,是我们地方民营搞的,是我们争来的权力,你把收回国有,你搞国进民退人能愿意吗。 后来四川就激起了事变了嘛,保路运动。还有最糟糕最糟糕的事件,就是1911年5月,他们为了就是在此期间立宪派已经搞了三次立宪请愿了,因为他们觉得这帮人不靠谱,就要求提前立宪。提前实行立宪连续搞了三次请愿,全国性的请愿运动他们都不理,他们只答应把这个立宪缩短三年,完了为了应付说我们把军机处废了,搞一个责任内阁,就是用那个责任内阁来取代军机处,当最高行政的机构,你搞责任内阁就搞吧,你结果责任内阁搞出来之后呢,这个12个阁员,12个部长加上总理副总理,9个是满人其中7个是皇族。这就一下子大家就觉得完了,这个朝廷简直就是胡来,什么都要听你们的,什么权都要揽在你们自己手里头,所以大家全部都失望,最失望的就是立宪派,而当时的立宪派,是整个朝廷种声音最大实力最强的。 我们今天看到好多民绅,就像张謇、汤寿潜、汤化龙、谭延闿他们全是立宪派领袖。他们就一下子就失望了,说完了朝廷我们没法维护你们了,你什么都要往自己那揽,你想想看这立宪派,要立宪要开国会,他其实也不一定很懂这个民主政治怎么运作,议会政府怎么运作,但是他们意见很清晰,我们可以通过这个东西,通过这个国会,通过成立责任内阁,我们可以进一步跟你们分享权力。但现在你不仅仅不跟我分享权力,而且把我有的还要拿走,那大家就超级失望,革命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原来作为背景音乐的,作为边边角角的活动的,这样一些革命就变成了主旋律。 怎么变的呢,就是只要这个时候有人放火,就可能有人去扇风。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同样是1911年4月,革命党人倾全党之力发动广州起义,孙中山把他在海外就是所有的能用的资源全用上了,筹备的那个钱筹了17万元,那是很大的数目了。从各省调选精锐到广州去发动起义,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了,起义失败了。但是皇族内阁成立之后,10月份是一帮新军士兵群龙无首的新军士兵,起了一个大哄成功了这一转换的契机很大程度上,5就是因为立宪派们对清朝失望了。 标志性就是说,你比如说革命党人起义成功,当天晚上起义成功,第二天早上一发现他们没有头,怎么办呢,说就把他们旅长,说他们旅长不错,黎元洪是他们协统,他相当于旅长,说这个旅长不错把他拉过来。黎元洪是个反动军官,他更不想革命,把他拉过来他就一言不发,枪逼着他一言不发就是个囚徒。但是湖北咨议局的议长汤化龙,第二点自己来了,他可是湖北第一号的大绅士,中过进士在日本留过学的,居然能够还在看不清这个革命能不能成功的情况下他就从逆了。你可想而知他当时对清朝是多么愤怒,因为他刚刚从北京回来,受了一肚子鸟气。 我刚才提到大绅士像张謇这样的,像汤寿潜这样的,谭延闿这样的,他们都先后参加革命了,有的是当了都督,谭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