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向中国开放还是中国向世界开放(三)

讲师风采
梁文道张信刚白岩松
凤凰卫视评论员著名节目主持人
讲师简介:
梁文道,1970年生于香港,少年长于台湾,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1988年开始撰写艺评、文化及时事评论,并曾参与各种类型的文化及社会活动。首篇剧评见于《信报》文化版。曾为多个文化艺术机构及非政府组……
视频简介:
今天这样一个题目的背景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知道过去几年来很多人在谈普世价值或者中国模式,隐隐约约好象有某种对立的状况,又或者觉得今天中国该往何处去,还是世界该往何处去,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彼此牵连在一起。今天不可能透过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面把这些问题梳理清楚,但是台上六位嘉宾绝对有能力、有资格给大家有意思的线索去思考这样的问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贺卫方:有一位瑞典突厥学家,不是汉学家。瑞典的突厥学家叫亚林,他第一次在1929年到新疆去学习突厥语和学习维吾尔文化。他来的时候到了安集延以后,他骑上马就走在山路上,那个山太凶险了。经常看到旁边的身体在悬崖底下被那些老鹰在吃。然后他骑在马上感觉那个马特别可怕,那个马在山涧销路,这边是万丈悬崖,这边也是峭壁。在这样的一个销路上,那个马老靠在外边走,眼看就要掉下去的那种感觉让他非常恐怖,他说这个马怎么这么笨,它怎么老靠在外边走。后来才知道马老驼东西,两头的东西很宽的时候,那个马为了避免东西老撞石壁就靠着外面走。但是换了人那个马不懂说换了人就没事了,人很窄。但是那个马就喜欢这种,他说那种经历是九死一生,多少人都过不来。如果我们不是这种悬崖峭壁一种状态的话,我觉得中国历史的写作会完全不一样。 我们在没有悬崖峭壁的地方我们还人为的建悬崖峭壁,那就是长城。长城难道说仅仅是军事的一个设置吗?我觉得不仅是军事的设置,它是在中国的汉人心目中那是分割野蛮与文明的一个界限。外面是野蛮的,里面是文明的。这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界限,也是一个文化的界限。这样的一种阻隔的文明交往的努力在随着中国的文明日趋衰落,我觉得我们内心越来越害怕跟外部交往。但是实实在在的在1840年之所以中国的过门被打开,可能跟兄弟我学的这个专业有关系,那就是法律。我们当时西方人在跟中国贸易的期间,感觉经常发生的纠纷,中国的法庭如何去审理这些案件,依照怎样的规则,是否有律师辩护,是否有合理的证据制度,法官是否专业化。所有的这些东西随着西方文明的发展,我们的文明日趋显得有一种相比的一个劣势。最后一次一次的案件发生之后,最后终于忍无可忍的,当然大趋势来说是罪恶的鸦片贸易。但是具体许许多多的细节之所以导致了那么严重的冲突可能跟我们的法律制度有关系。 所以我们今天介绍法律,介绍法制。我们法制有没有中国特色。比方说我们很少说具有中国特色的物理学,或者是有中国特色的数学。但是我们经常说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我们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能不能摆脱人类文明所创造出来目前一套合理的基本准则。比方说权利分利,我们的委员长说我们绝对不搞三权分利,那我们搞五权分利行不行?搞五权宪法可不可以?我们如果没有权利分力的话权利必然是专制的,我们就没有办法对它进行制约。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