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向中国开放还是中国向世界开放(六)

讲师风采
梁文道白岩松张信刚
凤凰卫视评论员著名节目主持人
讲师简介:
梁文道,1970年生于香港,少年长于台湾,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1988年开始撰写艺评、文化及时事评论,并曾参与各种类型的文化及社会活动。首篇剧评见于《信报》文化版。曾为多个文化艺术机构及非政府组……
视频简介:
30年前,面对刚打开大门的中国,国际社会一片质疑:“让全球1/4人口迅速摆脱孤立,与世界接轨,这种先例有过吗?”历史总是以令人惊叹的方式创造奇迹。今天,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我国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给神州大地带来空前巨变,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彻底转向开放型经济,开创了全球范围内走开放式发展新路的成功范例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梁文道:谢谢岩松,他说得很好。我们往未来的历史堆里面放一些什么样的东西呢?它不一定都是放一些假的东西,有时候可能是一些新的东西我们没有放进去而已,这种情况可能更多。举一个例子,他刚才也提到我们这一行,我恬为他的同行了就时事评论。在我看来我们这一行在今天我们中国最重要,最有分量的时事评论家是温家宝。他有时候让我觉得他几乎干的就是时事评论而已。我注意到他有时候在海外发表一些时事评论,那些时事评论还常常提到我们谈的话题,常常讲股市价值,常常讲这些事。而且他还遭到我们做时事评论的人常常遭到的命运,甚至还提到了股市价值这些东西之后,回来打开国内的报纸是不让谈的,这些资源也不准提,他跟我们一样好像有时候被敏感了。 所以我觉得有趣的是什么?没错,我们刚才看到几位的说法,葛兆光先生,张信刚先生都从历史的角度告诉我们事实上中国从来不可能离开这个世界,也从来没有一刻停止过对世界开放。世界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开放,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或者是什么样的状态使我们会有一种被封闭,或者是被压抑,或者是被隔开,被决绝的感觉呢?那一定是在某一个领域。也许白岩松在纽约遇到黑人酒店的女服务员跟他说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冰箱,我们用它来储存食品。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很侮辱,你是瞧不起我们吗?你是看不起我们,以为我们落后吗?当我们这么生气的时候我们背后有一个标准是用冰箱是普世的,难道我们中国人就不能用冰箱吗?但是很少我们就跟这个黑人解释说,你不能假设我们中国人一定要用冰箱,我们中国人储存食品有中国模式,有中国特色,有中国走出自己中国的风格,身为中国人就应该有中国人储存食品的方式。比如说腌制它,卤了它,或者是什么都好,不能够放在冰箱,那是西方的。 我们很少会这样谈,只可见我们就像智中云(音译)先生讲,我们有选择的,某些东西我们特别强调是有中国模式的。冰箱这个东西我们不强调,另外一些东西我们要强调。但问题是另一些东西的强调会带来什么结果?比如说法律。刚才我觉得贺卫方先生很明确地指出一点,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晚清以来跟西方冲突,很多时候我们都忘记了,其实那些冲突的根源是系于法律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你就看得到,有的时候某些东西被特地拿出来说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候会造成一些冲突,这个冲突是谁对谁错呢?这种对立是不是一种比较假的对立呢?我觉得这里面有太多可以思考的一些方向和空间。 现在我就把时间交给台下各位,你们如果有任何意见,任何问题的话请举手。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