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向中国开放还是中国向世界开放(四)

讲师风采
梁文道白岩松张信刚
凤凰卫视评论员著名节目主持人
讲师简介:
梁文道,1970年生于香港,少年长于台湾,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1988年开始撰写艺评、文化及时事评论,并曾参与各种类型的文化及社会活动。首篇剧评见于《信报》文化版。曾为多个文化艺术机构及非政府组……
视频简介:
中国企业不再是到国外做小贸易、开中餐馆,而是在生产制造、资源开发、航运物流、农业合作等众多领域全面开花,境外资源开发也从渔业、森林等扩展到油气、固体矿产等战略性资源领域,海外并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手笔,承揽大型项目的能力越来越强,中国企业昂首践行着自己的跨国梦想。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梁文道:非常谢谢熊培云,其实我们出路还是挺多的。比如说我们往左边,我的方向左边出去就是公安局,右边去就是去法院。接下来我们右倾智中云(音译)先生。 智中云:前面好多朋友已经讲了很多了,而且时间也有限,我不可能就像刚才好几位先生讲的,要是真的放开讲打开的问题,那可以讲很长时间。所以我想我只能零零碎碎地讲一些感受。首先我很同意刚才熊先生讲的,现在这个打开不是说中国跟世界之间的问题,还有一个中国跟中国人自己的问题。因为我常常想到我们在反对美国,或者是西方的国家要向我们宣传普世价值,要对我们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的时候,就会跟人家说我们赞成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我们应该和而不同。应该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但是人家就会问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你们自己中国的社会容忍不容忍多元化。就是在自己的一个国家之内是强调的要思想统一的,不能多元化的。但是要要求在全世界大家要多元化,这是一个悖论。这里头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认为思想文化是以国家为单位的。这个就有一个问题了,实际上思想问题不是以国家为单位的,就是以一种思潮为单位的。每一个地域和每一个国家都可以有各种样的思潮,那么这里头就讲到开放和封闭的问题了。 刚才很多先生都到中国从历史上得益于开放的好处,对于封闭带来的愚昧和落后,这些都用不着讲很多了。我想讲几个小故事,一个就是我们现在开会的这个地方原来最早是美国驻北平的领事馆,那个时候大使馆在南京,因为中国那个时候首都在南京,这个是驻北京的领事馆。驻北京的领事他是最主张美国在共产党胜利之后,应该开始设法跟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建立关系。因此他就迟迟地不走,一直待到1950年初。最后被中国的政府把他赶走了,但是赶走当时也没有什么理由把他赶走,也拿不出来借口来。就借口说这个地方过去曾经驻过军,是个军营,所以我们驻军需要,就这样把他给逼走了。 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并不希望跟美国比较早的建交,有一句话叫打扫完了屋子再请客。也就是说我们国内的当时被认为的反革命,或者是反动分子,或者是右派各种各样的自由主义者等等没有扫清,跟美国一建交的话这些思潮就进来了。所以当时确实主观上有一个封闭的政策,但是后来确实向封锁,禁运这个是外边强加于中国的,互相之间都有。所以既有主观的封闭,又有客观地封锁。这样互为因果之后,一直到文革使得中国整个的经济濒于崩溃,整个文化一塌糊涂。不管是传统的,还是外国的,西方的,还是马克思主义的都没了。美国的马克思主义就变成修正主义了,这个就只剩下一本小黄书了。所以这个是我们封闭的闭关锁国最后的一个结果。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