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该如何说下去(六)

讲师风采
骆以军
作家
讲师简介:
骆以军,1967年生,私立中国文化大学文艺创作组毕业,“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研所硕士。曾获联合文学巡回文艺营创作奖小说奖首奖、大专青年文学奖小说奖,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时报文学奖小说首奖等。
视频简介: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发言人:有一本薄薄的小书,以前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的五角总书叫《世界一百名作家谈写作》。其实,具体说来它是一个没有这么傻的题目,它确切说是国际的全世界的著名作家发了同一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写作?他们两个这时候可能脑子里也在想我为什么写作,再回这个问题。我看了那么多,最喜欢的是马尔克斯的回答,他说我写作为了让我的朋友更爱我。 他这是很狭窄的一个回答,很小圈的回答,特别真切,特别动人。说到这,我也就想说一两句我的回忆跟小说的一点点创作。因为我的创作大部分都是初二、初三各种关于侠客的故事那种东西,涂鸦。没有成年没有过像样的小说创作,不像他们两位。但我一直觉得老这样做编剧慢慢对文字会是变得特别陌生。我第一次见到葛亮就跟他聊,我说可能我们的剧本里这一基36场戏,我要写七八个面面相觑,骆以军走了,葛亮与石史航面面相觑。骆以军回来,葛亮看看,骆以军继续跟史行面面相觑。我们会很多这样的很乏味的词用,因为只要给导演看,这个机位这两个人在这,前景他们,后面没人,我知道了。它只是这么一个提示,剧本的描述是提示。 所以,这样真的让里贫乏就可以了,这个很尴尬。我觉得就像输入法,常用的两个词排在最前面,后来慢慢剩下的词都给你排下来了。你的字库变得极速的缩小,你变成一个脑子很空白的人,这样很不好。所以,我也在练习在微博上写小说。我后来相信什么样的东西,我写了一个叫《野生动物在长春》,因为我是吉林省长春人,我离开故乡从1988年到现在23年了,我在北京上学就留在北京。野生动物并不是长春真的有很多野生动物在街道上跑来跑去。 而是我上学的时候,我们学校隔壁有一个长春动植物园,我们逃学的时候就去看那些动物。这个动物不像我们这么幸运,它们逃不出来,它们在笼子里,所以,对他们很抱歉。多年之后我想念我在长春的同学、老师、邻居、亲戚,所有知道名字的那些人,有的活着,有的去世了。后来,我就要写这样一个东西,每一则故事140个字,其实就是写我知道名字的两个人或者几个人,虚构一段故事,是他们生活中其实没有发生的。但我只有写王玉红跟李强之间的故事,恐怕没有人在乎。于是我想一个简单的包装,就像我们中学的时候,小学的时候,新年联欢会有时候要做一些很傻的无道德时候,脑子上会戴一个纸片片,大灰狼、小白兔、小麻雀就那样的一个东西。于是我想给他们每个人头顶上有一个小小的冠名,戴那么一个头饰。 于是,这个人叫牛角羚羊王强,那个人叫七星瓢虫张美丽就这样的。就像《水浒传》有白花蛇阳春,有跳涧虎陈达道理一样,我开始写这样的故事。为什么要写,我说因为我每次回长春20多年都是春节回去,长春肯定下着雪,下着雪就觉得长春跟从前一样,就像以前作家说一下雪北京就像北平了,就是像很早以前北平的感觉。很多后来人对诚实的建设或者篡改都看不清楚了,就都原来的轮廓了。长春也是一样,下着雪就像从前的长春。 可这两年有机会夏天回到长春,长春变化很大,因为雪没有了,那些城市的样子,就是真是什么样就看到了。所以,我说我的故乡像是停在月台上的一列火车好像就要开走了。真的长春火车站也扒掉了,长春火车站以前是拍过电影《末代皇帝》,一开头贝特罗列其选定的那个火车站,可能现在没有了。我在想着火车的概念,以前我也看过日本有一个作家画得一个插画,雪地里养只胖狐狸蹲在那里,看到铁轨上一个火车经过,餐车、窗户、窗帘,中间有人在谈笑在吃东西,它们呆呆地看着,我觉得狐狸看着只是好奇。但我看着我的故乡,如果在雪地里这么开走了,我会很难过的。所以,我的办法就是我一点点写下来,不是回忆而是想像。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