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该如何说下去(四)

讲师风采
骆以军
作家
讲师简介:
骆以军,1967年生,私立中国文化大学文艺创作组毕业,“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研所硕士。曾获联合文学巡回文艺营创作奖小说奖首奖、大专青年文学奖小说奖,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时报文学奖小说首奖等。
视频简介:
小说结构是小说作品的形式要素,是指小说各部分之间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在表现形态。结构一部小说的过程,就是小说家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要求,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把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事件分轻重主次合理而匀称的加以组织和安排的过程,包括小说作品情节的处理、人物的配备、环境的安排以及整体的布置等。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发言人:我讲一个背景像我这样的。我父亲1949年跑到台湾去的外省第二代,它有一个特征是,我从小到大在我家里客厅长大。你可以想像我父亲大概20出头跑到台湾去,他就是一个年轻人,他就是我祖母还有其他的这些亲人都留在南京,只有我爸爸一个人跑到台湾。他有挨了20年娶了我妈妈,我妈妈是台湾人,可是是养女。所以,我从小到大跟我哥哥姐姐在父亲的客厅是没有可能像葛亮,甚至某一些作家是没有办法可以看到父亲之外其它的家族。 对我来讲所有庞大的家族的亲属称为以及这个家族称为在这个空间里,在一个大家庭的空间里人际关系里的阳奉阴违或者应对进退,它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聆听故事的状态室,所有我对这个世界的,就像任达华小时候,任达华许的那个愿望其实基本上是对这个世界上一个错误的想像,很幻梦,一个梦想。但我如果是任达华小时候这样一个小男孩的时候,我对世界的想像其实是日复一日在永和日本式的黑瓦鳞片的老房子。然后,光度特别稀薄跟暗逸,在这样的房子里,我父亲不断地在回忆我们骆家的祖先是怎样怎样,我祖父是怎样怎样的一个人,以及他在1949年之前的南京,就是后来我看到葛亮写的,我觉得天呐,我父亲在描述的那个南京是雾蒙蒙的,是像电脑荧幕坏掉的。 可能是他在台湾生长的淡世纪,可是他好像一直活在那个梦境里,然后,一直在讲1949年的某一天,他当时怎么离开祖母,他后悔没有跟祖母,他以为他去下不耐烦,祖母哭了,说喝碗粥太多这种故事了。我父亲这样跑到台湾里。其实在这一个父亲的客厅里,我一直在讲,我是没有故事的人,可是我故事的资产是我父亲庞大的一个幻梦,我像是从我父亲的幻梦里,这个幻梦里是南京的江心洲,我父亲曾经跟我讲过两个很短暂的故事,那个故事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珍藏的故事,他说那个时候江心洲,他要去潜水,跟小时候游泳的时候,我父亲水性非常好,江边长大的孩子。 游游游,突然水下面有一只螃蟹,青白色的螃蟹,从那个螃蟹的身上。我父亲讲得那个画面,我没有办法复制,竟然伸出一个很细长很细长女人的手,是非常细的圈住我父亲的脚,我父亲那次插电有溺死的经验,我父亲水性非常好,最后才争出来。另外,是他好像在江心洲上,好像有一个水生植物经过一个池塘吧,有一个不应该叫什么样的水生植物,就碰碰碰冒泡泡,就是从睡眠里突然浮出一个青苔,我父亲非常害怕。就拿一个石头丢过去一打,那个青苔好像是发脾气一样,冒更多的泡泡,然后就沉下来,就在我小时候,在永和的,我刚才讲的,那个屋子是日本式的屋子的,那个巷弄跟一个民工状的巷弄。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