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战略新思维和集团管控(七)

讲师风采
王吉鹏
著名实战派管理学者
讲师简介:
王吉鹏,著名实战派管理学者,集团管理权威专家,中国顶级管理咨询机构--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长期从事组织行为与组织变革实证研究与咨询实践,是集团管控概念及咨询模型创立者,系统提出企业战略变革……
视频简介:
不同的管理观点,放到现在的企业当中,会产生怎么不一样的变化?两种管理观点,到底孰是孰非?王吉鹏老师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见解呢?精彩节目尽在本期《赢家大讲堂》,尽请期待。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两种不同的管理观点 放到现在的企业当中 会产生怎么不一样的变化 两种管理观点到底孰是孰非 王吉鹏老师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精彩的观点和解释 精彩节目 尽在本期 赢家大讲堂 敬请期待 王吉鹏,赢家大讲堂栏目专家。管理学者、集团管理权威专家、中国顶级管理咨询机构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国内多所知名商学院座课教授。王吉鹏老师具有丰富的企业集团管理经验 首创了“集团管控”“企业文化落地”等概念,著有《战略试论》、《集团管控》、《管理感悟》等三十余部个人专著。王吉鹏老师麾下的金牌咨询团队为国家电网、中国银行、中粮集团等数百家知名大型企业提供过专业的咨询服务。如果你还为企业集团的管理难题而感到苦恼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吉鹏老师《集团战略新思维和集团管控》全新课程。 这两种看似对立的管理观点 发展到今天 就形成了一个著名管理学原理 叫彼德高地原理 什么叫彼德高地呢 我们用劳模从政这种现象 就是干而优则仕 我们一般会把业务骨干 提拔当领导 这样一种思维方式 我的一个朋友是某城市最大的 也是国营的 一个照相公司的最好的摄影师 有一次我们俩聊天 他说 吉鹏你看 我照相照的好 我也喜欢照相 但是我们这是一家国有企业 不当官没法给待遇 那怎么办呢 提拔他当领导 当工会主席 待遇上来了 这样可以分车 分房子 可是呢 他说我既不想当工会主席 也不会当工会主席 他不让我照相 每天五必访 五必到忙得要死 这种现象就叫彼德高地 它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我们这家国有企业 一方面少了一个专家 少了一个技术能手 另一方面 多了一个很平庸的管理者 所以彼德高地原理 给我们的启发就是 在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当中 要针对不同的职位序列 划分不同的职业生涯通道 避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都走当官一条道 你是一个研究型人才 搞技术去 你是一个市场型人才 搞营销去 你是一个管理型人才当领导去 各自划分职业生涯通道 找一种机制 让他们互相在利益上 不受到损失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看同样的一个问题 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 带来的管理绩效大相径庭 那么在战略这个领域 尤其要强调思维方式 因为大家对未来的认知不同 就会对企业整个资源配置 采取不同的方式 最后企业的经营绩效 就会差异很大 目前我们全国 出来“十二五”规划期 转方式 调结构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现在的主题 那么在这个主题下 我们有一些思维方式 是不合时宜的 比如说我们很多企业 都以上规模 规模增长为主要思维方式 都希望销售收入利润能够翻番 企业求大 做大做强是很多人固有的思维 实际上我们应该 从一种规模增长的方式 变成价值增长的方式 也就是说企业规模为考量指标 是不完整的 我们试举一例 某年大众集团 销售收入890亿美元 员工34万人 利润6亿美元 同年度保时捷公司 销售收入64亿美元 相当于大众的十五分之一 员工是1.1万人 相当于大众的三十分之一 但是它的净利润 跟大众集团是相等的 也是6亿 我们不考量其他因素 仅从这几个简单的数字比较来看 保时捷的价值增长 跟大众的规模增长两种思维方式 带来的企业绩效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要从规模增长的 思维变成价值增长的思维 第二个我们很多企业 目前都跟国家“十二五”规划 同期编制战略规划 以5年为战略期 这种思维方式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政府有任期 企业的成长规律 行业的发展规律不见得 是以5年为周期的 所以我们的企业要 平衡短 中 长期的问题 企业的战略要尽量的往远看 看到8年以后 10年以后 15年 30年以后 能不能看到是能力问题 想不想看到是态度问题 大家知道索尼公司 现在是世界知名的大企业 那么它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制订了一个发展战略 按照这个战略规划 它实施了一系列的并购行为 它并购了哥伦比亚影音公司 花10亿美元买断了 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版权等等 收购了一系列的内容公司 为什么称为内容公司呢 大家知道当时的索尼公司 是做什么呢 是做硬件设备的 卖电视 卖VCD 那么收购了一系列的内容公司 就被外界所病诟 看不懂 认为索尼疯了 大家知道购并一个企业 一定要处在这个行业 相对低谷的时候才会去出手 那么索尼买下这些内容公司 一定是这些行业相对低谷的时候 同时刚买过来之后 由于经验的不足 所以他亏损很严重 这样就更受到内外的压力 但是今天我们回头看 索尼仍然是世界大公司 但是当时和它可以称为 平起平坐的松下 东芝 日立 NEC 要么经营惨淡 要么关张倒闭 也就是说我们从这个事实 可以看到索尼当时 做了一个20年的发展战略 它看到了20年后的今天的 发展态势 而且他坚持做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