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理十大利器(二)

讲师风采
徐明达
中国知名生产管理专家、高级工程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讲师简介:
徐明达,中国知名生产管理专家,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津贴的优秀专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拥有36年的管理实践经验,先后在大型国有企业、大中型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生产、技术、品管、研发等部门从事……
视频简介:
徐明达先生提出中层管理者不仅要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还需要有做人的品质、领导的胆识、肚量、指挥的艺术和沟通的技巧,然而这些能力和素质仅仅是为管理者提供了打开有效管理之门的钥匙,面对生产实践中,纷繁复杂的现场管理问题,管理者需要处理的问题往往千头万绪,该如何进行正确分析和诊断的呢,这期视频徐明达先生为我们带来现场诊断的六何法和四种技巧,那么六何法包涵着怎样的内涵呢,精彩节目尽在本期视频。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首先讲六何法,我们对产品、我们生产的对象要经常问几个为什么,董事长、总经理要经常想想,我在生产什么产品,我为什么要生产这个产品,我能不能生产别的,我到底应该生产什么,经常这个发问,就会引起产品组织机构的调整。因为在社会上存在一条产品链,搞原材料的不如搞零配件的,搞零配件的没有主机厂的效益高,而主机厂呢又没有流通领域的高,我们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在哪个环节上选定我们的定位,这很重要。如果车间主任这样问,我生产什么零配件呢?我为什么要生产这个零配件,我能不能生产别的,他就会想到,目前我的生产能力还是把这个零配件包出去为好,我自己生产更好的零配件,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在场所问题上,应该经常问一下,我在什么地方干这个活的,我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干呢?我能不能换一个地方干?我应该在什么地方干?日本曾经有个造船厂,造船厂的生产能力完全靠船坞,有多少个船坞,就有多大的生产能力,尤其船坞的价格非常高,成本非常贵,而在船坞里从头到尾来装配这个轮船,时间非常长,一般要一年以上,因此这个企业摇摇欲坠,要面临倒闭的危险,最后调进来一个专家,他就提出来一个问题,我们的轮船一定要在船坞里造吗?能不能换个地方造去,他这个意见被人认为是白痴,你外行啥都不懂,但是他坚持必须这样做。最后的结果是在别的地方把船的各个大的零部件组装好以后,运的船坞以后进行总装,用了短短一两个月,原来十分之一的时间就把轮船生产出去了,很快就把企业扭亏为盈了。换了一个地点,就会使我们的生产传递路线大为缩短,使我们的平面布置更为协调。 再从时间和程序上考虑,我这个事是在什么时候干的?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干呢?能不能换一下呢?也可能白天的活换到晚上去干,把前工序调后工序之后,整个生产局面会彻底改变,再从作业员上进行分析,现在谁来干这个活,为什么由他干呢?能不能换一个人,到底应该谁干,有时候由于这么一个人在这个岗位上,使这个地方老是出关键问题,后来把他换走以后,这个地方马上就不关键了,因此人的作用非常重要。最后看看手段,生产手段就是生产工艺,我们用怎样的办法进行生产的,我们能不能换一个别的办法进行生产呢?在这方面,工艺的改革、作业方法的改变,操作方法的改变,往往会起到根本性的,对生产起到根本性的变化,我给大家介绍有这样的零部件,大家都骑过自行车,自行车有一个重要零部件是什么?三通。一个是这样三通零部件,还有一个是六通过,这两个零部件关系到整个自行车的精度和合格率,外形要求美观整齐、精度要求非常高,那么这样的零件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最初人们用焊接的办法生产,这种方法又笨又不安全,而且干出来的外观非常难看,不能保证质量,搞自行车是要靠规模效益的,你开自行车公司,如果你不年产几百万辆的话,你在市场就没有效益。如果只能生产几千辆的话,你根本在竞争中立不住脚。怎样生产这两个零部件,加工工艺成了关键,后来人们研究了一种特殊方法,做一个墨模子,这里面有一个阴模,变成两个台阶,做成这样一个特殊的冲模,但是它没有里面的阳模,直接把管子插在里面,这个管子是经过计算的,略微比它细一点的管子,管子中间插上一个橡胶棒,这个橡胶棒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在任何压力下,能改变任何的形状,但是体积不变,就是大小不变,根据这个原理,用冲床的头狠劲地往下一拍,它在强大的压力下有空就钻,一瞬间就把这个挤出来一个成形零件了,然后再在这里把头切掉以后,就是我们所需要的零件。这个加工方法连一秒钟都不到就生产一个零件,当压力撤去以后,嘣,这个橡胶棒就跳了出来,这橡胶棒冲压法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以后遇到薄壁零件,口小肚子大,奇形怪状的零件,都可用这个方法去加工,由此可见,工艺手段的改变是何等重要。这是六何分析法的六个问题。 男导播:六何法为企业管理者有效分析生产现场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路,那么发现问题以后,管理者又该如何有效的解决现场问题呢? 徐明达:那我们用取消、合并、重排和简化来进行改革。 男导播:徐明达先生继续为您讲述解决生产现场的四种有效途径。 徐明达:接着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考虑,提出问题以后要解决问题,那我们用取消、合并、重排和简化里进行改革。首先要考虑能不能取消,多余的工作环节造成质量返工根本原因,不必要的闲置的时间,没有用的设备和没有用的物品等等,一定给我取消。合并,可以把产品的性能合并到一块,把各种优点合并到一块,把各种结构合并起来,把我使用的工具,由几个工具变成一个工具,所有这些都是合并的思考方法,甚至有些工艺路线也可以合并,合并非常巧妙,那是原来不同的东西合成一个得心应手的工具。再讲重排,我们把平面布置重排一下,把厂房重排一下,把流水线的工位重排一下,把人员的劳动岗位重排一下,重排的结果肯定要比原来更优越一些。最后一个技巧是简化,怎样使现有的简单动作,烦琐动作变成更简单,怎样简化不必要的设计结构,使工艺更合理。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