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网络中的问题和管理(七)

讲师风采
章定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哥商学院终身教授,美国超网络中心副主任
讲师简介:
章定,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哥商学院终身教授,美国超网络中心副主任。 研究领域:交通、供应链、网络经济、变分不等式、动力系统和对策论。
视频简介:
本视频详细的分析了很多在交通改善和规划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在解决交通问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从哪些方面进行解决改善。以后需要从哪些方面对交通问题进行研究,以及采取哪些主要的措施去优化我们的交通网络问题,章老师都给我们做了非常细致的分析,让我们对交通网络的管理有了很好的认识。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那最后一个说前行路段的流量增加了,平行现在的路段流量可能就会减少,这里叫一条路,那好这个选择,这条路一般来说假如完全是平行的,它会少一点。有些是连锁反应,这条加宽了以后,这条路好,那前行的路段,大家知道这条路好,他们都要走这条路,所以造成前面的路段上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所以这些都是要在交通规划上面要考虑的,而且是应该从这个模型、从一些连锁反应、从系统的角度来看。 那么在这个课题的延伸方面,有一些更细致的问题可以做研究的,有些是我们已经提到的,我们要考虑多种出行方式,包括步行的、行人的、自行车的,是不是有非机动车车道封闭的。还有在杭州它是有公共交通是专门的车道,而且它的车站是封闭的,所以它出行比较少受到堵路的影响,这样的情况就鼓励大家去坐公共交通。轨道交通是非常好的,所以已经成为大家一个很普遍的选择。 还有就是我刚才讲到的,出行方式是联合的,我先开车到地铁站,地铁站假如是个大型地铁站,它提供停车,这个在美国很多,很大型的停车场。我就坐火车进城,进城了以后在城里面就减少私家车进去,然后我选择步行到我的办公地点上班。回来以后我也是坐火车,回到我家的一个小的郊区的一个镇上面,然后我取我的私家车开车回家。多种出行方式的研究,用多种出行方式的行为和占据道路的容积都不一样。 另一个是,每个人他所选择路径的方式,跟他对于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都考量不一样,有些人特别赶路,他对时间特别敏感,有些人他不赶路,但是他愿意少花钱。所以这个也需要考虑,不是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是一样的,选择方式都一样。 第三个是,前面讲过了,弹性需求。弹性需求我们说这里假如是情况好,交通出行成本低,就刺激大家都来用这条路,包括整个交通网络。 第四个,这个课题是大概在80年代的后期,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这是整个国际上研究交通领域上面研究非常热的一个课题,由于我们前面讲的好像是什么都讲到了,方方面面都讲到了,可是有一点没讲到就是时间因素,每一天当中的时段因素。这个交通你说11点到12点还好,不堵,或者在某一段不堵,但是8点到9点就很堵,有些路段在中午的时候很堵,上下班的时候倒不堵,各种情况都有,这是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我说我开车,我是在家里面是8点钟出来,9点钟上班我8点钟出来,我知道8点钟出来的人是多少,应该说跟他们还没有冲突。可是你开出去一段以后,你碰到后面出来的人,你开了一刻钟以后,碰到8点15分从那边小区出来的人,一下跑到你前面全部都堵住,这个问题是一个叫做时间相关因素,所以后来我们就研究,这一研究那变量就不得了的变量,困难很多。 那这个需要用研究,因为是原来静态的问题不能完全刻划这些时间的因素,上面堵路,堵车时间段非常敏感的,而且这些车流的交互影响也是时间段非常敏感。那么有很多的研究结果,还是比较好。这是向大家介绍一下,因为这个就很复杂了,就在这里不讲了。 另外是,除了刚才我们主要讲到的,引进的那个用户均衡,这个用户均衡我们可以做对很多方面的一些拓展,其中一个就是时间分段,另一个叫随机用户均衡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因为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讲到的,假如A这条路比B这条路时间长,或者成本高,哪怕高那么一点,从用户理论来说,A这条路就没人走了都走B,A只要高一点就没人走,B是有人走的,真的吗?没那么准吧,这条路多了5分钟多了2分钟就没人走了,空了,不太可能。因为这个判断,每个人的判断有误差,再加上人的类型也不一样,他对时间的敏感性也不一样。所以这个比较贴近实际的情况,当然我们在这里打断一下,为什么要贴近实际,因为实际算出来的,希望跟实际越贴近越好,对于计划对于预测都是很了解,这个就是提出来。随机的,随机的是这样,它把一个原来我那个作为一个期望值,但在当中加一个随机变量,这个随机变量是个老动,这个老动它的期望值是0,但它的分布是有一定的特殊的分布。所以这样按这个算出来的结果,哪怕这个路是比最好的路稍微成本大一点,还是有人走。但他走的人少。假如他成本越大,走的人越少,这样的情况,这比较合乎实际情况。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