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之抑郁型人格障碍(四)

讲师风采
姬雪松
中国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讲师简介:
姬雪松,中国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点评作者,华夏心理网专栏作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医生,从事心理治疗多年,擅长神经症和人格障碍治疗。现为北京国奥……
视频简介:
抑郁型人格的病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贬低自己而理想化他人,其实这种贬低和理想化是一种在内心发生的并没有现实价值并没有实际意义的防御,那只是他们为自己幻想出的一些理想客体,本期视频姬雪松老师用生动的童话故事来我们详细介绍抑郁型人格的这种表现。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姬雪松:那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他的这个状况,我们说抑郁症的病人这种贬低和理想化是一种在内心发生的并无实际改变他生活现状的并没有现实价值的这么一种防御。他们为自己幻想出一些理想的客体,那是幻想出来的。 我们给大家说一个人,这个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个人叫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童话里面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一个孤独的、流浪的、无助的小女孩,跟一个孤儿一样。无依无靠、无所为生,依靠卖火柴度日,显然养活不了自己。在大年之夜除夕之夜,在寒冷的街上她无家可归,你想这个孩子多可怜,无家可归。她蜷缩在这个街道的一角,她又冷又饿又孤独,那你看看这个又冷又饿又孤独。这个小女孩她干了什么?她坐在那儿划火柴,划掉一根火柴,因为她特别冷,所以她划完这一根火柴在那一秒钟的那个火焰里面,她似乎看到了温暖的铜把手,我还记得那个课本上温暖的就是暖气片,就是暖气片。在那一秒钟之内,这个孩子由于有这种幻想似乎让她免于了寒冷。不过当一秒钟之后,那个火焰熄灭的时候,温暖的铜把手和一切的温暖也都消失了。于是她划燃第二根火柴,这个孩子还饿着呢。划燃第二根火柴里面出现的是什么?是什么香喷喷的烧鹅,烧鹅,你就当是烤鸭,总之都是好吃的,她饿。又是在那一秒钟的火焰里面,她让自己暂时性的远离了饥饿。可是饥饿在一秒钟之后再次袭来,又划燃一颗火柴,如此孤单、孤独、流浪的女孩,她孤单、孤独,在那个火焰里面她看到谁?和蔼可亲的奶奶似乎在那一刻她不再孤单,她变成了一个有人疼有人爱的孩子。不过一秒钟之后,一秒钟之后再也没有时间了。这个孩子化作了天上的一颗流星死了,冻饿而死。 这个故事你说是美还是丑呢?这个小女孩到底,当然我们看童话的时候我们考虑过这些,我们现在用成人的角度来看,你说这个小女孩她怎么死了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个小女孩怎么死的?这个小女孩在一定程度上,当然她首先被那个万恶的资本主义旧社会害死的。但是她在某一方面她也死于自己之手,她自己把自己坑死了。什么意思?靠这种幻想理想化,这就叫理想化,在这个短暂的时刻她靠一些理想化的方式让自己在一秒钟之内远离饥饿、远离寒冷、远离孤独。但是一秒钟之后那些东西都回来,幻想只能短暂的、虚幻的满足人的需求,它不可能真的满足人的需求。抑郁症的病人就是通过这种理想化得到满足,满足不了。 我们再说一个,这个人大家也熟叫三毛,这个不是作家三毛,这是那个流浪的三毛,那个张乐平先生的,是张乐平,好像是张乐平那个漫画作家。他笔下也是一个卡通形象,那个时候不叫卡通叫漫画,我们看过。这个好像还改编成电影动画片,总之那个《三毛流浪记》里面的三毛他也是一个流浪儿,你看看他的生活,这三毛也有挨饿受冻感到孤单的时候,所有流浪儿都有。三毛要是饿了怎么办?三毛冷了怎么办?三毛冷了,弄一堆报纸给自己糊上,报纸让人给烧着了。但至少他在用一些实际的方式,那些破报纸比起那个小女孩幻想出来的那个有温暖的铜把手,那家伙烂多了。但是它管用,它不那么理想化,不那么美好,可是能防冻。后来报纸也没了怎么办?这个太冷了,自己偷着爬到商场的橱窗里睡觉,商场的橱窗里有被子有衣服,他在那躲着睡觉,至少他不会被冻死。他饿了怎么办?他饿了他偷东西吃,别管偷是好是坏,他能让自己活着。他孤单怎么办?他孤单了,他去找其他人小瘪三,上海人小瘪三,或者干脆拜这个人为干爹,拜那个人为干妈,别管是虚情假意还是真心实意,至少他不会让自己孤独。三毛让自己活下来了,三毛让自己活下来了。活下来这是最大的成功,他虽然活的很寒碜、很可碜,你像人家小女孩幻想出来的那就是烤烧鹅,我反正没吃过烧鹅,我最多吃过烤鸭,可能那个烧鹅更高档。温暖的铜把手那都是贵族式的,可是那是假的,这种理想化的幻想不会带来生活中的改变。所以抑郁障碍,包括抑郁性人格障碍他们在使用着一些非常原始的、小孩子们使用的这种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没有办法带给他们更多实际的,相反很坑爹,很坑爹。坑害他们,他们受苦于此。 有人说过这样的话,说幼稚的人可以为了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去死。比如说这个谭嗣同,谭嗣同为了自己的革命事业我去死,我要用我的鲜血激起后人让他们觉醒。但是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但是毛主席说过革命不要做无故的牺牲。在我刚好说那句话前半句是说:幼稚的人可以为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去死,而成熟的人肯为自己所追求的东西而卑微的活着。你看这两种境界,这两种境界看出高下之分。这个高下不是道德意义上的高下,而是一个人人格成熟的高下,他能为自己所追求的东西而卑微的活着。而抑郁症的患者、抑郁性人格障碍的人他们是理想化的,他们很容易去死。相对一般人来说他们很容易去死,死对他们来说似乎是一种解脱。但是也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你把自己弄死了,你跟自己完全过不去了。所以我们看一看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环境可能会制造出这些抑郁性人格障碍呢?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