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问题与思考(三)

讲师风采
朱启臻
讲师简介:
朱启臻,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1988年获北京科技大学法学学士学位。
视频简介:
"新农村"应该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小康社会"新农村"的范畴。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息息相关。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就要了解农村的意义,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就是农村,以农业产业(自然经济和第一产业)为主,包括各种农场(包括畜牧和水产养殖场)、……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朱启臻:第二个问题,我们就谈一下乡村它的具体价值表现在哪些地方,或者是叫乡村的功能。 我们把农村它的功能归纳为五个方面,就是五大功能。这五大功能是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我们具体地来做一些介绍。 第一,农村具有农业生产功能。我们讲的生产功能,当然生产包括了农业生产,也包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但是农业生产是基础,它之所以被称为农村一定是有农业生产。我们在做调查的时候经常有些人让我们参观一些所谓的典型村,这些典型村做介绍的时候最得意的就是说朱教授,你看我们这个村子没有一寸耕地了,全变成工业。那你还是农村吗?没有农业生产的农村还是农村吗?所以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我记得中央电视台宣传的第一个典型就是华西村。华西村还是农村吗?当今农业在这个农村消失了,或者仅仅只占次要地位的时候,它就失去了农村的特色。它的农村建设也不再是村的建设,而是非农村的建设。不是叫村就一定是农村,北京还有中关村?这样的它是城镇。所以我们考察它是不是农村第一个标准就是它是不是以农业为主,所以农业生产是乡村的,我们说首要的一个功能,也是农村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保持着农业生产。 这种生产功能不仅表现在对耕地上的耕作、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表现在农家院,农民的这种生活和生产的一体化。农村住的这个院落,有人说它是建设用地,这是非常错误的一个判断或者一种观念。农民居住的这个宅基地不仅是他的生活空间,它也是非常重要的生产空间,而且是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空间。农民在院子里面养猪、养鸡、种蔬菜种水果,这几年我们在做这样一个研究。就是农民怎么样利用这个农家院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来增加自己的收入,结果发现这个农家院几分地,最多的一亩地,少的只有三分地是一个高效率的生产空间。农民可以在这个地方种几十亩蔬菜,有一个老人告诉我在院子里面种几棵南瓜,北方有的叫窝瓜,沿着房子爬到房上去,这几棵窝瓜长了多少斤,八百多斤,自己吃不了送人还要再卖。这个就是农民的这种院落它的功能,就是典型的生产功能。 当我们把农民轰上楼,农民就失去了这样一个生产的空间。有的搞什么占补平衡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我几次在讲占补平衡是不平衡,把基本农田占了盖了房子,把农民上楼以后宅基地复垦成耕地,我们增加了多少亩耕地,它原来就是耕地,这种偷换概念来侵占基本农田的基本做法有的还被称为典型经验来推广。那么其实我们说是偷梁换柱,也可能它是对乡村的这种价值认识不清。所以我们要讲乡村功能的时候、乡村价值的时候,第一个就要讲它的生产的功能和生产价值。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