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钥匙—十种思维方式(十六)

讲师风采
艾丰
讲师简介:
艾丰,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著名记者和哲学研究者。曾经担任人民日报编委、经济部主任,经济日报总编辑。现任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兼任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中……
视频简介:
要掌握协调的智慧,我们不仅要学会找到共同利益区,加强沟通和商讨的技巧,在必要的时候还要学会适当的妥协。妥协并不是违背原则放纵对方,为了获得双赢的结果,我们必须理解妥协的本质。协调有4大要点:1、共同利益区,2、沟通,3、商量,4、妥协。用好“协调论”,发挥包容的力量,以包容加协调求发展才是和谐。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节目导视:要掌握协调的智慧,我们不仅要学会找到共同利益去,加强沟通和商讨的技巧,在必要的时候,还要学会适当的妥协。 艾丰:妥协在一定程度上,它是一个艺术,不仅是个方法,它是个艺术,所以一个人协调的本事,往往看看你妥协的艺术怎么样。 节目导视:妥协并不是违背原则放纵对方,为了获得双赢的结果,我们必须理解妥协的本质。 艾丰:有些问题是历史形成的,一下子都解决了,都去变成同了,不可能,总有不同,这个妥协是什么呢,妥协就是存异。 节目导视:情请关注本期《智慧的钥匙》,10种思维方式之协调论。从1978年攻读研究生,到担任《人民日报》经济部主任,再到走上《经济日报》总编辑领导岗位,他是改革开放20年间,迅速成长成熟并卓有建树的突出代表,他在中国第一次鲜明的提出,名牌战略这个概念,并全面阐述了它的内涵,他还曾担任"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主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大力推进了中国名牌事业的发展。 艾丰:我的愿望是希望我们中国人更聪明起来,希望我们中国人,有更多的人更有智慧,更成为智者,这样我们的民族国家会兴旺,我们每个人可以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幸福。 节目导视:他是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著名经济学家,哲学研究者,曾获得新闻界的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社会科学著作最高奖,吴玉章奖金等荣誉,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国家级专家,七十余载、知性和一,笔耕 不辍,《世纪宏论》《三座谈》《古今说》《十种思维方式》,他用力量启迪众生,用智慧开创未来,他就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艾丰。 艾丰:第四个要点就是妥协,因为这个协调,它是矛盾双方,甚至是多方,因为主体不一样,甚至是有些问题是历史形成的,一下子都解决了,都去变成同了,不可能,总有不同。那这个妥协是什么,妥协是存异。把那个不同先放到那,别跟它,因为它其他事就不干了,把我们同的事先做起来,把我们一时同不了的东西,先放到那叫存异,如果不存异,非得变成同,这个异又变不成同,那是可以同的也同不了了,所以往往这个协调成功不成功,在于妥协,可能大的事情大家都商量的差不多了,就是某一个分歧妥协不下来,这个事情做不下去。所以妥协是协调里边的,最难的也是最见功力的一个要点,妥协在一定程度上它是一个艺术,不仅是个方法,它是个艺术,所以一个人协调的本事,往往看看你妥协的艺术怎么样,我讲一个故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到河南南阳,有个武侯祠我去参观,其中有一个故事,我去后我就记住了,因为这个武侯祠,大门挂了一幅对联,这个对联的内容我后头再说,这个对联的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出了这么个对联呢,因为从明朝开始,就有一个争论,因为南洋,河南的南阳有个武侯祠,旁边离它不远,湖北的襄阳也有一个武侯祠,所以两个地方就争谁是真的,南阳说我这是真的,襄阳说我这是真的,争了半天,就要打官司,说咱们找个权威给咱们裁判裁判,裁判在那个时候的最高学府就叫翰林院,相当于咱们的社会科学院现在,翰林院就大学士,相当于咱们现在的研究员。所以他们就把这个案子提到翰林院,让大学士给判,他们不仅把这个问题交给他们了,他们为了对自己有利,这个结论,就双方都送礼,给大学士送礼,送的都很高很厚,大学士收了礼以后就不好判了,因为双方都送了礼了,那我判谁对,河南也送了礼了,南阳也送礼了,襄阳也送礼了,都给我送了,那我说谁不对,说谁是假的。所以这些大学士们,永不下判断,送礼太多了反而没判断了,然后这些大学士们也很聪明,要判断了人家以后就不送礼了,所以他就永不判断,人家就老送礼,这官司老打,从明朝打到清朝,从清初打到清末,你看打了多少年,这官司没人判。最后到了清末了,来了一个官,这个官叫顾佳恒,是香港的人,做了南阳的郡守,襄阳的老乡说好了,你到南阳去当官,你告诉说你那是假的,因为你有权,但是他一想,我在这位官,我把当地老百姓都得罪了,也不行,所以他也不敢判,因为这边是家乡,那边是位官地,两边也不敢得罪。但是他有动作,他想了个高招,就写了这幅对联,这幅对联是这么说的,上联说,扶保汉室原不分先主后主,说诸葛亮,因为武侯祠就是诸葛亮的活动场所,说诸葛亮保汉室,先主就是刘备,后主就是刘禅,他刘备也保,刘禅也保,他不分先祖后祖,关键是第二句,引出了第二句,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说诸葛亮的名字已经遍天下了,就辨这武侯祠是在南洋还是在襄阳了,这就是妥协,抹稀泥,别说谁真谁假了,你们自己说自己真的就得了,也别说别人是假的,也别非得说让有个什么机关给你判一下,这对联就挂在那了。我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时候,看这个对联我很生气,我说这顾佳恒是个昏官,抹稀泥,不辨是非,所以我就写了一篇文章,写了一篇杂文在报上发表了,又过了大概十几年,我的见识,社会经历增加了,我那文章不对,有点片面性,人家顾嘉恒是高手,把这个矛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