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复兴——中国的智慧(四)

讲师风采
赵士林
讲师简介:
赵士林,1954年生,吉林人。1982年吉林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1984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美学专业),1985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李泽厚教授,198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美学专业)。……
视频简介: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称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古代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如太学,国子监。让我们在赵士林教授的引导下去寻回我们温暖可靠的精神家园。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现场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我们接着讨论中国的智慧。 那么上节课我讲到关于人的尊严,有一个令人震撼的例子,这个例子是什么呢?我心里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中国历史上一件非常耐人寻味的这样一个故事。唐代道州那个地方由于水土的关系,今天我们讲大概由于环境污染,或者近亲结婚等等原因吧,这个地方人生下来就病态的矮小,就成了我们所说的侏儒。那么唐代的宫廷为了取笑逗乐,每年都要求道州这个地方向朝廷进攻侏儒,侏儒,大家都知道侏儒病态的矮小,经常在过去的宫廷,西方的宫廷,中国的宫廷都有这种现象。 专门弄一些侏儒来取笑逗乐,今天我们看到某些酒店,为了招揽生意,弄个小侏儒做门童,确实能够吸引眼球。那么当时唐朝的宫廷就经常邀请道州的地方官给朝廷进贡侏儒。有一年道州来了一个地方官叫阳城,道州刺史阳城,他就拒绝给朝廷进攻侏儒,这就是有名的阳城抗疏,抗是对抗的抗,疏是公文。阳城为什么对抗朝廷呢?反对进攻侏儒呢?就是因为这种做法损害了人的尊重。他要维护侏儒作为人的尊严,后来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写诗,歌咏此事。叫做什么呢?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小奴。什么意思?他矮是矮小,但他也是民,他也是人,他不是奴才,仆人。我们再联系到前面陶渊明那个例子,仆人尽管社会地位低下,侏儒尽管矮小,但他们也都是人。也都具有做人的尊严,这就是上面两段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如果和西方古代的有关思想相比,中国的智慧对人的尊严的维护就更显得格外宝贵。 古希腊有位很开明的思想家,叫亚里士多德。但是就是这位比较开明的思想家他公开地肯定奴隶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社会就应该有奴隶阶层,他的存在是社会的合理存在。那么这个较之中国的智慧这确实就是略逊一筹了,它强调人的尊严是包括一切人,奴隶也不例外,奴仆也不例外。那么西方有位近代大思想家叫康德,他响亮的提出一个口号,叫做人是目的,不是手段。而中国儒家的智慧,是一开始就坚持这一原则。当然了,我绝对不是说在中国的社会生活里,中国人做人的尊严都得到了保障,不是这个意思。上实际上由于专职政治的压迫和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种种原因,普通中国人饱受着种种等级的身份的歧视和侮辱。这里面我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中国的汉代整个中国传统社会都是奉行重视农业,轻视商业的国策。封建社会自然经济,这是一种必然的政策,那么在汉代就有一条法律,什么样的法律呢?这条法律公然地歧视商人,要求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那么到了明代,这样的法律仍然存在,明初,洪武皇帝,那个朱元璋在大明律中就规定,商人不管怎么有钱,不能穿绫罗绸缎,只能穿粗布衣服,就是布做的衣服,就是今天是绿色的,纯棉的,当时不是这样的,穿绫罗绸缎才是地位高贵的人。 不仅是穿衣服有这种要求,走路也有要求,商人在马路上走绝对不能走在中间,只能靠两边走,就必须像黄花鱼一样,溜边才行,这都是对商人的公开侮辱。这样一种野蛮的歧视,明目张胆的野蛮歧视,当然是对人的尊严和亵渎。那么历史就是这样,古生先哲倡导的文化精神一旦落实到社会生活就必然遭受到来自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出自各种利益的扭曲,阉割,大打折扣,乃至形存实亡。但是这些都当然不能遮掩中国的智慧强调和弘扬人的尊严,人的平等,这样一种文化光芒。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