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

讲师风采
龚维斌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学部副主任
讲师简介:
龚维斌,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学部副主任。
视频简介: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是收入分配的“调节器”,是经济波动的“减振器”,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影响巨大而深远。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面临诸多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怎么应对这些要求和挑战呢?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龚维斌教授从国际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两个方面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读。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国家保障模式的优点是覆盖面广,国民公平享有,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这种模式一般是与公民身份、公民资格相联系的,你只要具有这个国家公民权,就有资格享受这样的待遇,所以人们也把它称之为普惠性的,当然外国人不一定享受,它是跟本国公民相关的。不足之处是权利与义务脱节,容易出现滥用权利的现象,就是过度消费,管理效率较低,比如英国的国家卫生服务制度,病人预约手术的时间,最长时曾经达到18个月。我2006年在英国做访问学者的时候,我房间里面有一个中国去的博士后在那工作了很长时间,当然他也跟我讲了一个故事,要去看牙医要排很长的时间去预约。此外,在老年化趋势当中也难以克服支出增长和税收减少之间的矛盾,全球化带来大量的人员跨国流动,这种保障本国公民的制度也被质疑为有失公平,因此许多国家开始降低国家保障水平,同时鼓励发展与交费相关联的保障项目,这是第一种,国家保障模式或者是普惠制保障模式。 第二种是社会共济模式。以德国、法国、日本等为代表,其基本特征是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社会保障费,形成专项资金,国家给予免税优惠或者财政补贴,遵循大数法则。所谓大数法则就是参加的人越多,资金规模越大,抗风险社会保障的能力就越强,通过社会互助统筹分散经济风险,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只有交了费才能享受相应的待遇,待遇水平通常与交费水平成正比,也就是你多交多享受较高的福利水平待遇。社会共济的模式主体是社会保险,被广泛应用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各个领域。 养老保险制度一般采取资金现收现付的方式,即工作的一代人交费,退休的一代人按过去交费形成的积累、累计的权益领取养老金,通过以支垫收,力求基金当期收支平衡,被称为代际赡养,英文叫pay as you go。 医疗保险制度有100多个国家采用,德国最具有代表性,德国政府规定高收入者可以参加私人医疗保险实行自我保障,除此之外的居民都必须参加法定医疗保险制度,由雇主和雇员双方交费,政府适当补贴,这一制度覆盖了90%以上人口,医疗保险基金由依照公法设立的专门机构征集和管理,对医疗医药服务提供方,医生、医院、药店等通过价格谈判实行最高限价等方式,形成第三方付费的制约机制。我们国家现在实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很大程度是向这种模式靠拢学习的。 失业保险制度多数国家由劳资双方共同交费,有的国家由雇主单方交费,领取失业金有期限限制,一般与交费时间长短相关,同时要求领取者积极求职。我在英国专门去访问他的失业金发放的机构,你失业了登记,他要进行相应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的测试,他要给你介绍工作,你不愿意,你没有这个能力他给你培训,你过了这个时间你不愿意培训,他就不让你享受失业金,所以逼着你推动你去积极的寻找工作,不能躺在这个失业保险金上。世界上约半数的国家没有设立失业保险制度,大多为工业失业人口比例较小的发展中国家。 第四种保险是工伤保险制度,一般也包括职业病在内,是目前最为普及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由于在工业化早期工伤发生率较高,各国工伤保险均由雇主全部交费承担,以促使雇主改善劳动条件,做好保护劳工,劳动保护和工伤预防工作。在待遇方面,通常包含工伤救治和康复费用,工伤伤残津贴、遗属津贴,工伤停工期间的收入补贴等。 社会共济的模式,它的优点是通过共同交费实现社会共济,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与收入相关制度的机制有利于鼓励多交多得,避免养懒汉,避免了国家模式,国家保障模式,普惠制模式,躺在国家福利身上这样一种弊端。现收现付的资金安排可以避免基金积累带来的贬值风险,但在老年化社会里面,养老保险交费者和领取者的比例失衡,也就是说“食之者众,生之者寡”,老年人的医疗照顾费用高,现收现付的模式使交费负担越来越重,此外,这种待遇与交费挂钩的机制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没有参加交费的人特别是移民群体往往被排斥在社会共济的利益共同体之外,他们中的贫困者需要通过其他制度安排来解决,这是第二种,社会共济的模式。 第三种是储蓄积累模式,这种模式也叫做公积金计划。以新加坡、智利为代表,基本特征是政府为每个劳动者建立强制性的个人储蓄账户,将雇主和雇员的交费计入其中,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市场化投资运营,领取待遇水平取决于投资回报在内的个人账户积累额。其实我们国家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也是实行这样一种制度,强基金制度。储蓄积累模式主要用于养老保障,但新加坡的公积金计划也包括医疗、教育、住房等项目,是综合性的保障计划。储蓄基金的管理分公营和私营两种,新加坡的公积金计划由政府公积金局管理,并交由政府成立的公营机构投资运营,智利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私营管理制度,由个人自主选择私营养老金公司管理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市场化运营,政府负责市场监管。 储蓄积累的模式优点是,资金权属明确,对个人的激励性强,个人账户便携性好,有利于劳动力流动,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