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

讲师风采
龚维斌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学部副主任
讲师简介:
龚维斌,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学部副主任。
视频简介: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是收入分配的“调节器”,是经济波动的“减振器”,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影响巨大而深远。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面临诸多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怎么应对这些要求和挑战呢?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龚维斌教授从国际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两个方面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读。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第二个问题,也就是第六个问题,给各位简要介绍一下,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主要成就。这个成就大概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完成了制度转型。经过几十年探索,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主,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住房保障、慈善事业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制度运行总体平稳。这里特别指出,住房保障这几年也是作为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到上面,大家可能已经关注到“十二五”时期,中央规定全国要建立建设完成3600万套公共住房,保障性住房要占到住房的20%,去年已经开工完成,开工建设1000万套,今年还要继续扩大规模,所以这是一项非常浩瀚的、浩大的民生工程,社会保障工程。所以我去年到美国去访问的时候,考察的时候,给美国人讲,我们要开工建设一千万套,很多人不太相信,他们不相信质疑,让我自己在演讲的时候也怀疑了,说一年能不能干这么多,后来我查了查,回来赶紧查了查数据,发现没错,就是要开工,但不一定是完成,因为完成有的时候还需要一个过程。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普遍实施,实现了从单位福利向统筹互进的社会保障的转变;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政府出资为主,农民交费为辅,实现了医疗费用从完全由家庭承担转为区域性共济的社会保险;城乡居民低保完成了从保障特定人群,比如说城镇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居民,农村五保户,向普遍保障的制度转型。同时,筹资机制从单一国家责任向政府、单位、个人、社会、市场的责任共担转变,保障体系从单一层次向多层次发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原来采用单一代际赡养的现收现付制度,通过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转型为部分积累制,完成了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的混合制度模式,这也是中国的一个独创,我们没有照搬照抄世界上一种模式,而是根据国情,我们走了一种混合的,符合国情的独特的社会统筹加个人养老金这样一个养老保险制度模式。 第二,社会保险保障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高。这里有一组数据,2011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亿人、1.4亿人、1.8亿人、1.4亿人,500多万未参保的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职工养老保险制度,596万关闭破产国有企业人员纳入职工医疗保险,312万“老工伤”人员纳入了工伤保险统筹范围,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保工作开始启动。2011年底,全国国家试点地区参加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3亿人,8759万人按月领取养老金,加上各地自行开展试点的,两项保险总参保人数达到3.64亿人,其中达到领取待遇年龄的人数为1.0325亿人,实际领取待遇人数9880万人。2011年底,全国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扩大到13亿人,也就是刚才我说的95%以上。2011年,全国人均养老金达到1531元,从今年,2012年1月1日起,我们国家政府第八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平均提高1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财政补贴标准从每人每年120块钱增加到200元。最初的时候,2003年的时候中央财政是拿出了20块钱还是10块钱,现在达到了200块钱,不到10年,数倍的增长,加大了财政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财政投入保障水平。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进一步提高,2012年8月30日,国务院医改办,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城乡居民实行大病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规定大病医疗保险个人的支付费用要降低到50%,因为现在大病、重病对很多贫困家庭来讲还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尽管已经有了城乡居民、城镇居民、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不足以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所以在此基础上中央又出台新的办法,鼓励各地探索新的办法,中央有了一个新的指导意见,规定的目标是再降,降到自付只要50%。我想这个规定将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家庭得到实惠,受益。建立了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制度,物价上涨,养老金不上涨,最低生活补助不上涨,补助水平就缩水,支付能力就下降,所以要建立与物价相联动的挂钩制度。20个省份去年2011年上调了失业保险金标准。工伤保险的待遇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解决了一批体制改革的历史遗留问题,有力支持了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大家可能还有印象,1993年朱镕基同志当副总理的时候,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搞破三铁,要破除铁工资,铁交椅,铁饭碗,这个推进难度非常大,为什么?因为当时没有相应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你把这些人给解雇了解聘了,推向社会,谁来保证他们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没有这个制度不行。后来根据这样一个情况,就是国家通过实行两个确保,建立三条保障线,以及对破产企业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措施,保障了三千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同时对就业困难人员建立了社会保险交费补贴政策,先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